中文摘要 | 第1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3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5-16页 |
1.2 已有研究述评 | 第16-21页 |
1.2.1 关于教育理论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2 关于西方教育理论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2.3 关于法国教育理论的研究 | 第18-2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4.1 文献法 | 第21-22页 |
1.4.2 历史法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背景和基本历程 | 第23-31页 |
2.1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背景和起始时间 | 第23-26页 |
2.1.1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开始传播的背景 | 第23-25页 |
2.1.2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起始时间 | 第25-26页 |
2.2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基本历程 | 第26-31页 |
2.2.1 第一阶段(1903—1927年) | 第26-27页 |
2.2.2 第二阶段(1928—1949年) | 第27-28页 |
2.2.3 第三阶段(1950—1977年) | 第28页 |
2.2.4 第四阶段(1978—1999年)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具体传播 | 第31-56页 |
3.1 拉伯雷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31-35页 |
3.1.1 传播概况 | 第31-33页 |
3.1.2 传播内容 | 第33-35页 |
3.2 蒙田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35-39页 |
3.2.1 传播概况 | 第35-37页 |
3.2.2 传播内容 | 第37-39页 |
3.3 卢梭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39-42页 |
3.3.1 传播概况 | 第39-40页 |
3.3.2 传播内容 | 第40-42页 |
3.4 阿兰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42-44页 |
3.4.1 传播概况 | 第42-43页 |
3.4.2 传播内容 | 第43-44页 |
3.5 涂尔干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44-47页 |
3.5.1 传播概况 | 第44-46页 |
3.5.2 传播内容 | 第46-47页 |
3.6 福柯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47-51页 |
3.6.1 传播概况 | 第47-49页 |
3.6.2 传播内容 | 第49-51页 |
3.7 布迪厄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51-53页 |
3.7.1 传播概况 | 第51-52页 |
3.7.2 传播内容 | 第52-53页 |
3.8 朗格朗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 | 第53-56页 |
3.8.1 传播概况 | 第53-54页 |
3.8.2 传播内容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特征 | 第56-60页 |
4.1 传播目的:越来越趋向开放化和国际化 | 第56页 |
4.2 传播内容: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且注重学科体系的构建 | 第56-58页 |
4.3 传播主体:越来越趋向专门化 | 第58页 |
4.4 传播途径:以译著和文章为主到多种方式并重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影响及启示 | 第60-65页 |
5.1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5.1.1 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研究内容 | 第60页 |
5.1.2 强化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 | 第60-61页 |
5.1.3 为我国教育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| 第61页 |
5.1.4 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| 第61-62页 |
5.2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启示 | 第62-65页 |
5.2.1 要基于中法教育文化交流去进行 | 第62-63页 |
5.2.2 要基于如何接受和解读的视角去开展 | 第63页 |
5.2.3 要基于批判和反思而进行 | 第63-64页 |
5.2.4 传播的理论要基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去选择 | 第64页 |
5.2.5 要基于学科界限的突破而进行 | 第64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8页 |
附录一 法国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大事记 | 第78-85页 |
附录二 国人传播的法国教育理论著作目录(20世纪) | 第85-87页 |
附录三 国人传播的法国教育理论论文目录(20世纪) | 第87-88页 |
附录四 国人对法国教育理论的研究著作目录(20世纪) | 第88-89页 |
附录五 国人对法国教育理论的研究论文目录(20世纪) | 第89-9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98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