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3.1 国内外框架理论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3.2 国内关于失独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1.4 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1.4.1 新闻框架的概念 | 第18页 |
1.4.2 失独与失独家庭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1.5 研究问题与研究结构安排 | 第19-22页 |
1.5.1 研究问题 | 第19-20页 |
1.5.2 研究结构安排 | 第20-22页 |
2 研究设计 | 第22-29页 |
2.1 样本选取 | 第22-23页 |
2.1.1 新闻网站的选取 | 第22-23页 |
2.1.2 失独报道样本选取 | 第23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2.1 框架分析法 | 第23-24页 |
2.2.2 对比分析法 | 第24页 |
2.3 研究创新 | 第24页 |
2.4 报道样本概况 | 第24-29页 |
3 失独报道框架高层次结构的梳理与归纳 | 第29-39页 |
3.1 人民网失独报道框架的高层次结构——主题、引句 | 第29-32页 |
3.1.1 人民网高层次结构的主题元素 | 第29-31页 |
3.1.2 人民网高层次结构的引句元素 | 第31-32页 |
3.2 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高层次结构——主题、引句 | 第32-35页 |
3.2.1 澎湃新闻高层次结构的主题元素 | 第32-34页 |
3.2.2 澎湃新闻高层次结构的引句元素 | 第34-35页 |
3.3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高层次结构对比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3.1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高层次结构的相同点 | 第36页 |
3.3.2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高层次结构的不同点 | 第36-39页 |
4 失独报道框架中层次结构元素的呈现 | 第39-47页 |
4.1 人民网失独报道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元素的呈现 | 第40-41页 |
4.2 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元素的呈现 | 第41-43页 |
4.3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对比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3.1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中层次结构相同点 | 第43-44页 |
4.3.2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中层次结构不同点 | 第44-47页 |
5 失独报道框架低层次结构的分析 | 第47-60页 |
5.1 人民网失独报道框架的低层次结构分析 | 第47-52页 |
5.1.1 消息来源的凸显与弱化 | 第47-48页 |
5.1.2 修辞对社会事实的再建构 | 第48-49页 |
5.1.3 关键词——“失独者”与“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” | 第49-50页 |
5.1.4 眼见为实——新闻报道的配图 | 第50-52页 |
5.2 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低层次结构分析 | 第52-58页 |
5.2.1 消息来源的凸显和弱化 | 第52-54页 |
5.2.2 修辞对社会事实的再建构 | 第54-55页 |
5.2.3 关键词——“失独者”与“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” | 第55-56页 |
5.2.4 眼见为实——新闻报道的配图 | 第56-58页 |
5.3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低层次结构对比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3.1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低层次结构相同点 | 第58页 |
5.3.2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低层次结构不同点 | 第58-60页 |
6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对比的结论与反思 | 第60-65页 |
6.1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的总体对比 | 第60页 |
6.2 人民网、澎湃新闻失独报道框架的差异性原因探讨 | 第60-62页 |
6.2.1 组织框架的不同 | 第61-62页 |
6.2.2 记者个体认知框架 | 第62页 |
6.3 关于失独新闻报道框架的改进 | 第62-63页 |
6.3.1 增加框架维度,减少认识偏差 | 第62-63页 |
6.3.2 重视视觉框架效果,丰富框架模式 | 第63页 |
6.4 研究中的不足 | 第63-65页 |
7 结语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附录 | 第72页 |
A.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