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省种粮大户粮食销售价格影响因素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1.2 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| 1.2.1 种粮大户 | 第11-12页 |
| 1.2.2 粮食收购市场 | 第12页 |
| 1.2.3 收储设施 | 第12-13页 |
| 1.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| 1.3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3页 |
| 1.3.2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| 1.4 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1.5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5.1 数据来源 | 第15页 |
| 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6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 | 第16-17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7-22页 |
| 2.1 土地规模经营 | 第17-18页 |
| 2.1.1 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论述 | 第17页 |
| 2.1.2 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研究 | 第17页 |
| 2.1.3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2.1.4 农地规模经营风险研究 | 第18页 |
| 2.2 粮食价格 | 第18-19页 |
| 2.2.1 粮食定价机制研究 | 第18页 |
| 2.2.2 粮价波动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2.2.3 农户粮食销售价格研究 | 第19页 |
| 2.3 农产品销售渠道 | 第19-20页 |
| 2.3.1 小农户的销售渠道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2.3.2 种粮大户的销售渠道研究 | 第20页 |
| 2.4 收储设施 | 第20-22页 |
|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| 第22-26页 |
| 3.1 价格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3.1.1 劳动价值论 | 第22页 |
| 3.1.2 生产费用价值论 | 第22-23页 |
| 3.1.3 均衡价格理论 | 第23页 |
| 3.2 讨价还价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3.3 研究假设 | 第24-26页 |
| 4 种粮大户粮食销售价格调查 | 第26-31页 |
| 4.1 种粮大户粮食销售价格特点 | 第26-27页 |
| 4.2 收储条件与粮食售价 | 第27-28页 |
| 4.2.1 种粮大户晒场、仓库等收储设施情况 | 第27-28页 |
| 4.2.2 收储条件对销售价格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4.3 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 | 第28-29页 |
| 4.4 种粮大户信贷情况与销售价格 | 第29-31页 |
| 4.4.1 种粮大户信贷情况 | 第29-30页 |
| 4.4.2 流动性约束与销售价格 | 第30-31页 |
| 5 计量经济模型与估计结果 | 第31-39页 |
| 5.1 模型的选择 | 第31-33页 |
| 5.2 变量设置 | 第33-35页 |
| 5.2.1 被解释变量 | 第33页 |
| 5.2.2 解释变量 | 第33-35页 |
| 5.3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35-39页 |
| 5.3.1 模型设定 | 第35-36页 |
| 5.3.2 样本的总体估计 | 第36-37页 |
| 5.3.3 是否有晒场与销售价格 | 第37页 |
| 5.3.4 销售渠道与销售价格 | 第37-39页 |
| 6 结论和建议 | 第39-41页 |
| 6.1 结论 | 第39页 |
| 6.2 政策建议 | 第39-41页 |
| 6.2.1 积极推进种粮大户收储设施的建设 | 第39-40页 |
| 6.2.2 致力于完善我国的粮食流通市场 | 第40页 |
| 6.2.3 培育合格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7页 |
| 附录 | 第47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