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页 |
一、公司机会准则基础理论介绍 | 第9-12页 |
(一) 公司机会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| 第9-11页 |
1、利益或期待利益标准(interest or expectancy test) | 第10页 |
2、经营范围标准(line of business test) | 第10-11页 |
3、公平标准(fairness test) | 第11页 |
4 、其他标准 | 第11页 |
(二) 公司机会准则在我国的引入 | 第11-12页 |
二、在任管理人篡夺公司机会理论与实践法律问题分析 | 第12-23页 |
(一) 在任管理人篡夺公司机会理论探究 | 第12-15页 |
1、义务主体问题分析 | 第12-14页 |
2、认定标准问题分析 | 第14-15页 |
(二) 在任管理人篡夺公司机会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 | 第15-23页 |
1、篡夺公司机会的认定 | 第15-18页 |
2、归入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3、在任管理人篡夺公司机会在一人公司的特殊适用 | 第19-23页 |
三、离任管理人公司机会法律问题研究 | 第23-32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——两种对立观点的解释 | 第24-26页 |
(二) 常规的处理方式:理论与实务 | 第26-27页 |
1、劳动合同的规制的不足 | 第26-27页 |
2、商业秘密的解决方式 | 第27页 |
3、委任关系的后合同义务处理方法 | 第27页 |
(三) 公司法处理方式 | 第27-29页 |
(四) COD对于离任管理人的适用——两种情况的区分 | 第29-31页 |
1、在任获得的商业机会离任后使用 | 第29-30页 |
2、离任管理人阻碍公司机会变成现实利益 | 第30-31页 |
(五) 代结论——法律解释及向商法思维的转变 | 第31-32页 |
四、篡夺公司机会的例外——公司机会豁免的适用及启示 | 第32-41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32-33页 |
(二) 公司机会豁免的发展历程 | 第33-35页 |
(三) 公司机会豁免的分析与适用 | 第35-40页 |
1、公司机会准则条文的性质界定 | 第35-36页 |
2、关于商业机会分配的可行性 | 第36-40页 |
(四) 公司机会豁免在我国适用启示 | 第40-41页 |
五、公司机会准则对于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| 第41-47页 |
(一) 不完全契约与信息不对称 | 第41-42页 |
(二) 公司机会与机制设计理论 | 第42-45页 |
1、法律机制 | 第42-43页 |
2、自动履约的机制 | 第43-44页 |
3、激励机制 | 第44-45页 |
(三) 公司治理的选择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