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中国财政论文--财政收入、支出论文--税收论文

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11-14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思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方法第12-14页
一、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第14-18页
    (一)相关概念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增值税的本质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发票的经济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3.增值税抵扣链条原理第15-16页
    (二)理论基础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税收筹划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公共财政理论第16-18页
二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现状第18-23页
    (一)全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监管情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017 年全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监管情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018 年上半年全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监管情况第18-19页
    (二)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监管体系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全面融合的税收征管机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依托大数据的风险防控体系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协同办案的税警协作模式第20-21页
    (三)虚开增值税发票典型案例的监管成效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海啸1号”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内蒙古破获的区内最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第21-23页
三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问题第23-28页
    (一)公共部门监管不全面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行政监管力度不够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行政日常监管宽松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行政跟踪问效不足第24-25页
    (二)行政法制监管有待完善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行政法制水平不够高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行政人员执法不够严第25-26页
    (三)公共部门监管工作效率不高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税务部门监管工作相对滞后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公安部门排查工作复杂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司法部门取证管理难度大第27-28页
四、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监管不力的原因第28-33页
    (一)公共部门监管能力薄弱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行政职能履行到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行政方法较为局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行政跟踪监督不到位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行政法制建设不够科学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税收优惠重减免,轻管理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财政补贴重引导,轻把关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出口退税重流程,轻审核第30页
    (三)公共部门监管机制不完整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税务机关的监控数据滞后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公安部门、工商部门的管理制度不严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银行部门的承兑汇票管理不善第31页
    (四)虚开发票经济利益显著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经济诱惑较高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犯罪成本较低第31-33页
五、完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监管的建议第33-40页
    (一)整合行政方法和职能,确保监管灵活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以资金流为监管虚开发票的线索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以交易项目为监管虚开发票的突破口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以承兑汇票为监管虚开发票的助推器第34页
    (二)履行行政职能,推进法制建设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完善自主查询功能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强化案件曝光力度第35-36页
    (三)完善公共管理,筑牢监管防线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税务部门严把预防虚开第一关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公安、工商部门严把预防虚开审核关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检察机关严把案件审理监督关第37-38页
    (四)实行联合惩戒,提升税法遵从度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形成信息交流监管机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构建纳税信用监管体系第38-40页
六、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3页
致谢第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东省招商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
下一篇: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--以山西省静乐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