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像营造,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个案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0页 |
一 选题缘起 | 第7页 |
二 学术史回顾 | 第7-9页 |
三 资料运用与论文大纲 | 第9-10页 |
第1章 封闭与开放,大像龛的空间营造 | 第10-35页 |
第一节 佛阁与窟前建筑 | 第10-15页 |
一、窟前建筑 | 第10-13页 |
二、大像与佛阁 | 第13-14页 |
三、大像龛与佛阁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大像龛,非典型殿堂窟 | 第15-22页 |
一、窟龛形制 | 第15-18页 |
二、造像组合形式 | 第18-22页 |
第三节 从封闭到开放,大像龛的空间营造 | 第22-30页 |
一、殿堂窟与室内空间的营造 | 第22-25页 |
二、山堂水殿,普照十方 | 第25-30页 |
第四节 大像龛的宗教功能性 | 第30-34页 |
一、禅观 | 第31-32页 |
二、礼忏 | 第32-33页 |
三、华严忏法 | 第33-34页 |
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2章 大像龛造像造型考 | 第35-57页 |
第一节 云冈模式与长安模式的交融 | 第35-43页 |
一、肉髻 | 第35-37页 |
二、面部 | 第37-39页 |
三、背光 | 第39-43页 |
第二节 通肩式佛装造型来源考 | 第43-49页 |
一、长安地区造像 | 第44-48页 |
二、四川南朝造像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服制复古,通肩式佛装的两种猜想 | 第49-55页 |
一、服制的复古与威严 | 第50-53页 |
二、令像如帝身,阿育王像的政治寓意 | 第53-55页 |
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3章 大像龛与净土渊源考 | 第57-74页 |
第一节 创此宏模,自我作古 | 第57-61页 |
一、营建时间 | 第57-58页 |
二、功德主 | 第58-60页 |
三、赞助人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奉先思孝 | 第61-65页 |
一、大奉先寺 | 第62-63页 |
二、思遵大孝 | 第63-64页 |
三、宗祀配天 | 第64-65页 |
第三节 卢舍那与净土关联考 | 第65-71页 |
一、卢舍那题材造像记 | 第65-68页 |
二、从并州到洛阳,净土信仰的流布与造像 | 第68-71页 |
第四节 华严思想与净土法门 | 第71-73页 |
一、净土崇拜 | 第71-72页 |
二、华严思想的净土观 | 第72-73页 |
小结 | 第73-74页 |
结论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1页 |
附录 | 第81-10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1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