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秦岭金矿区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--以灵宝市朱阳镇金矿区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前言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2页 |
1.4 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4.1 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4.2 工作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工作评述 | 第14-18页 |
1.5.1 矿山主要地质灾害 | 第14-15页 |
1.5.2 采矿活动形成的采空区 | 第15-16页 |
1.5.3 采矿活动形成的废碴 | 第16页 |
1.5.5 涌水量 | 第16-17页 |
1.5.6 实物工作量 | 第17-18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8-34页 |
2.1 自然地理 | 第18-23页 |
2.1.1 气象与水文 | 第19-21页 |
2.1.2 地形地貌 | 第21-22页 |
2.1.3 土地利用规划 | 第22-23页 |
2.2 地质环境条件 | 第23-34页 |
2.2.1 地层岩性 | 第23-27页 |
2.2.2 地质构造与地震 | 第27-29页 |
2.2.3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9-31页 |
2.2.4 工程地质条件 | 第31-33页 |
2.2.5 人类工程活动 | 第33-34页 |
3 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及分析评价 | 第34-43页 |
3.1 历史上矿山地质灾害 | 第34页 |
3.2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 | 第34-35页 |
3.3 矿山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| 第35-36页 |
3.4 矿山碴坡稳定性评价 | 第36-43页 |
4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分析 | 第43-51页 |
4.1 防治对策总体思路 | 第43页 |
4.2 防治对策比选 | 第43-44页 |
4.3 比选对策可行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推荐防治对策总体布置 | 第45页 |
4.5 防治对策技术研究分析 | 第45-51页 |
4.5.1 废碴清运 | 第45-46页 |
4.5.2 防护堤修筑 | 第46-47页 |
4.5.3 拦碴坝修筑 | 第47-48页 |
4.5.4 挡碴墙修筑 | 第48-49页 |
4.5.5 沟道整治与道路修复 | 第49-50页 |
4.5.6 植被修复 | 第50-51页 |
5 防治对策有关参数选取 | 第51-63页 |
5.1 防治对策采用标准 | 第51页 |
5.2 荷载及工况设置 | 第51-52页 |
5.3 测试与试验 | 第52-54页 |
5.3.1 岩石试验 | 第52页 |
5.3.2 颗粒分析与大容重试验 | 第52-54页 |
5.3.3 粘聚力C、内摩擦角φ值的确定 | 第54页 |
5.3.4 水质分析试验 | 第54页 |
5.4 岩土工程参数 | 第54-55页 |
5.5 拦碴坝、挡碴墙及防护堤稳定性验算 | 第55-57页 |
5.6 泥石流流量计算 | 第57-60页 |
5.7 弯道超高验算 | 第60页 |
5.8 河道过流验算 | 第60-61页 |
5.9 泥石流冲击力验算 | 第61-63页 |
6 结论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