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法视角下PPP模式的规范化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4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| 第13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PPP的行政法基础理论与实践困境 | 第14-24页 |
2.1 PPP的行政法概念 | 第14-17页 |
2.2 PPP的行政法法理基础 | 第17-19页 |
2.2.1 行政行为形式的选择裁量 | 第17-18页 |
2.2.2 新行政法给付行政理念 | 第18-19页 |
2.2.3 新行政法合作行政理论 | 第19页 |
2.3 PPP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| 第19-24页 |
2.3.1 国内外PPP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3.2 我国PPP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4页 |
第3章 我国PPP产生困境的行政法原因分析 | 第24-35页 |
3.1 现有PPP法律规范不完善 | 第24-26页 |
3.1.1 相关法律层级低 | 第25-26页 |
3.1.2 部门立法矛盾突出 | 第26页 |
3.2 PPP适用范围及定性模糊 | 第26-30页 |
3.2.1 行政裁量权过度出现伪PPP | 第26-28页 |
3.2.2 PPP协议的性质界定不清 | 第28-30页 |
3.3 公私主体责任分配失衡 | 第30-33页 |
3.3.1 行政主体责任转变意识不到位 | 第30-32页 |
3.3.2 私主体的公法义务引争议 | 第32-33页 |
3.4 社会公众利益行政法救济机制不健全 | 第33-35页 |
3.4.1 特定消费者的权利救济机制出现民行混乱 | 第33页 |
3.4.2 不特定消费者权利的行政法救济机制缺位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完善PPP模式的行政法建议 | 第35-53页 |
4.1 确立PPP运行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| 第35-37页 |
4.1.1 合法行政原则 | 第35页 |
4.1.2 比例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1.3 信赖保护原则 | 第36-37页 |
4.2 完善PPP模式法律规范体系 | 第37-40页 |
4.2.1 关于PPP的立法选择模式 | 第37-38页 |
4.2.2 制定统一的PPP法律 | 第38-40页 |
4.3 合理确定PPP模式的边界及性质 | 第40-46页 |
4.3.1 确定PPP模式的合理边界 | 第40-42页 |
4.3.2 PPP合同应为行政合同 | 第42-46页 |
4.4 适当分配公私主体的权与责 | 第46-50页 |
4.4.1 强化行政主体的担保责任 | 第46-48页 |
4.4.2 规范私主体的公法义务 | 第48-50页 |
4.5 建立以行政诉讼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| 第50-53页 |
4.5.1 以行政诉讼为基本解决途径 | 第50页 |
4.5.2 以替代机制化解公私主体冲突 | 第50-51页 |
4.5.3 以恰当的诉讼机制维护公众利益 | 第51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