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对照表 | 第11-12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2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2 电缆路径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| 第16-17页 |
1.2.1 常见的电缆路径检测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2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1.3 电缆路径探测仪的应用领域 | 第17-18页 |
1.4 信号完整性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| 第18页 |
1.5 信号完整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5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5.2 信号完整性的仿真工具 | 第19-20页 |
1.5.3 仿真模型 | 第20-21页 |
1.6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地埋电缆检测原理与信号完整性 | 第22-32页 |
2.1 电磁感应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1.1 电磁感应定律 | 第22页 |
2.1.2 感生电动势 | 第22-23页 |
2.2 地埋电缆的磁场分布特征 | 第23-25页 |
2.3 信号完整性 | 第25-31页 |
2.3.1 传输线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.2 反射 | 第26-29页 |
2.3.3 串扰 | 第29-30页 |
2.3.4 延迟 | 第30页 |
2.3.5 电磁干扰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地埋电缆路径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2-40页 |
3.1 发射机 | 第32-34页 |
3.1.1 多频输出模式 | 第32页 |
3.1.2 发射机的工作方式 | 第32-34页 |
3.2 接收机 | 第34-38页 |
3.2.1 接收机的线圈结构设计 | 第34-38页 |
3.2.2 差分型线圈设计 | 第3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电缆路径探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与信号完整性分析 | 第40-68页 |
4.1 发射机系统硬件设计 | 第40-50页 |
4.1.1 发射机的总体系统设计 | 第40-41页 |
4.1.2 ARM芯片的选型 | 第41页 |
4.1.3 电源模块设计 | 第41-43页 |
4.1.4 信号发生模块的设计 | 第43-45页 |
4.1.5 D类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| 第45-47页 |
4.1.6 保护电路模块设计 | 第47-49页 |
4.1.7 信号发射模块的设计 | 第49-50页 |
4.2 接收机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50-59页 |
4.2.1 接收机总体系统设计 | 第50-51页 |
4.2.2 DSP模块的设计 | 第51-53页 |
4.2.3 电源模块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2.4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| 第54-56页 |
4.2.5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2.6 A/D转换电路的设计 | 第57-58页 |
4.2.7 接收机PCB的设计 | 第58-59页 |
4.3 硬件系统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| 第59-66页 |
4.3.1 高速时钟线的反射仿真 | 第60-63页 |
4.3.2 高速时钟线的EMC仿真 | 第63-64页 |
4.3.3 高速数据线的串扰仿真 | 第64-6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8-74页 |
5.1 发射机系统功能试验验证 | 第68-71页 |
5.1.1 AD9833输出波形验证 | 第68-69页 |
5.1.2 PWM波输出验证 | 第69-70页 |
5.1.3 D类放大电路输出波形验证 | 第70页 |
5.1.4 发射机输出功率验证 | 第70-71页 |
5.2 接收机系统功能试验验证 | 第71-72页 |
5.2.1 接收机路径指示功能验证 | 第71页 |
5.2.2 接收机测量电缆埋深和电流大小功能验证 | 第71-7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