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湿陷性黄土流变特性的隧道稳定性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 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 
| 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 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 
| 1.2.1 流变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 
| 1.2.2 隧道稳定性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 
| 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 
| 第2章 隧道长期稳定性的研究理论 | 第17-27页 | 
| 2.1 流变主要理论 | 第17-20页 | 
| 2.1.1 老化理论 | 第17页 | 
| 2.1.2 流动理论 | 第17-18页 | 
| 2.1.3 模型理论 | 第18-20页 | 
| 2.2 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20-23页 | 
| 2.2.1 岩体的结构特征 | 第21页 | 
| 2.2.2 地应力因素 | 第21页 | 
| 2.2.3 地下水因素 | 第21-22页 | 
| 2.2.4 施工因素 | 第22页 | 
| 2.2.5 时间因素 | 第22-23页 | 
| 2.3 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依据 | 第23-26页 | 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 
| 第3章 湿陷性黄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| 第27-37页 | 
| 3.1 隧道工程概况 | 第27-28页 | 
| 3.1.1 工程地质条件 | 第27-28页 | 
| 3.1.2 施工方案设计 | 第28页 | 
| 3.2 黄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| 第28-30页 | 
| 3.3 流变试验设备 | 第30-32页 | 
| 3.4 流变试验方案 | 第32-33页 | 
| 3.5 流变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3-36页 | 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 
| 第4章 隧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7-50页 | 
| 4.1 FLAC3D相关介绍 | 第37页 | 
| 4.2 强度与屈服准则 | 第37-42页 | 
| 4.3 实体模型建立 | 第42-44页 | 
| 4.4 隧道开挖过程围岩稳定性分析 | 第44-48页 | 
| 4.4.1 开挖过程围岩应力分析 | 第44-45页 | 
| 4.4.2 开挖过程围岩位移分析 | 第45-47页 | 
| 4.4.3 开挖过程围岩塑性区分析 | 第47-48页 | 
| 4.5 不同埋深断面开挖分析 | 第48-49页 | 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 
| 第5章 湿陷性黄土隧道长期稳定性分析 | 第50-63页 | 
| 5.1 蠕变模型确定 | 第50-55页 | 
| 5.2 蠕变时长的选择 | 第55页 | 
| 5.3 最大埋深断面的围岩蠕变分析 | 第55-59页 | 
| 5.4 不同埋深断面的围岩蠕变分析 | 第59-60页 | 
| 5.5 不同含水率的围岩蠕变分析 | 第60-61页 | 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 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 
| 6.1 结论 | 第63-64页 | 
| 6.2 展望 | 第64-65页 | 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