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形科中药物质成分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概况 | 第11-18页 |
1.中药药性和四气、五味 | 第11-13页 |
1.1 中药药性 | 第11-12页 |
1.2 四气和五味的内容 | 第12-13页 |
2.物质成分与中药药性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| 第13-18页 |
2.1 中药药性研究的相关假说和理论 | 第13-15页 |
2.2 初生物质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| 第15页 |
2.3 次生物质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| 第15-16页 |
2.4 无机物质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| 第16页 |
2.5 基于物质成分研究中药药性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-32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2.研究内容 | 第18-21页 |
3.研究方法 | 第21-32页 |
3.1 药性信息的整理 | 第21页 |
3.2 文献与数据库范围 | 第21页 |
3.3 数据库检索方法 | 第21-23页 |
3.4 物质成分(化学成分)信息的整理 | 第23-30页 |
3.5 建立唇形科药物数据库 | 第30-31页 |
3.6 频数分析 | 第31页 |
3.7 关联规则 | 第31-32页 |
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| 第32-68页 |
1.物质成分与四气的相关性研究 | 第32-47页 |
1.1 频数分析 | 第32-37页 |
1.2 关联规则 | 第37-47页 |
2.物质成分与五味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7-66页 |
2.1 频数分析 | 第47-51页 |
2.2 关联规则 | 第51-66页 |
3.物质成分-四气-五味的双向关联图 | 第66-68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68-76页 |
1.唇形科中药物质成分与四气的相关性 | 第68-70页 |
1.1 物质成分与寒性的相关性 | 第68-69页 |
1.2 物质成分与热性的相关性 | 第69-70页 |
1.3 物质成分与平性的相关性 | 第70页 |
1.4 小结 | 第70页 |
2.唇形科中药物质成分与五味的相关性 | 第70-74页 |
2.1 物质成分与辛味的相关性 | 第70-72页 |
2.2 物质成分与苦味的相关性 | 第72-73页 |
2.3 物质成分与甘味的相关性 | 第73页 |
2.4 小结 | 第73-74页 |
3.展望 | 第74-76页 |
结语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综述 | 第84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