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9-2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20-48页 |
1.1 糖苷水解酶 | 第20-23页 |
1.1.1 糖苷水解酶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1.1.2 底物辅助保留催化机理 | 第21-22页 |
1.1.3 GH18和GH84家族糖苷水解酶 | 第22-23页 |
1.2 GH18家族几丁质酶 | 第23-29页 |
1.2.1 几丁质 | 第23-24页 |
1.2.2 GH18家族几丁质酶的分布与功能 | 第24-27页 |
1.2.3 GH18家族几丁质酶的结构与催化机理 | 第27-29页 |
1.3 GH84家族O-β-N-乙酰葡萄糖胺酶 | 第29-35页 |
1.3.1 O-GlcNAc糖基化修饰 | 第29-31页 |
1.3.2 GH84家族O-β-N-乙酰葡萄糖胺酶的分布与功能 | 第31-32页 |
1.3.3 GH84家族O-β-N-乙酰葡萄糖胺酶的结构与催化机理 | 第32-35页 |
1.4 糖苷水解酶的抑制剂 | 第35-46页 |
1.4.1 GH18家族几丁质酶的抑制剂 | 第35-40页 |
1.4.2 GH84家族OGA的抑制剂 | 第40-46页 |
1.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| 第46-48页 |
1.5.1 选题依据 | 第46-47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47-48页 |
2 OfChtⅡ的基因克隆、重组表达及水解活性分析 | 第48-67页 |
2.1 引言 | 第48页 |
2.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8-55页 |
2.2.1 亚洲玉米螟总RNA的提取 | 第48-49页 |
2.2.2 亚洲玉米螟Ⅱ分支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 | 第49-52页 |
2.2.3 OfChtⅡ截短体的基因克隆 | 第52页 |
2.2.4 几丁质酶的诱导表达 | 第52-53页 |
2.2.5 OfChtⅡ截短体的分离纯化 | 第53-54页 |
2.2.6 几丁质酶对不同底物的水解活性分析 | 第54-55页 |
2.2.7 几丁质结合测定 | 第55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55-64页 |
2.3.1 亚洲玉米螟Ⅱ分支几丁质酶基因 | 第55页 |
2.3.2 CfCht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5-61页 |
2.3.3 OfChtⅡ截短体的表达纯化 | 第61页 |
2.3.4 几丁质酶对不同底物的水解活性 | 第61-64页 |
2.3.5 OfChtⅡ截短体几丁质结合能力的比较 | 第64页 |
2.4 分析讨论 | 第64-6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3 OfChtⅡ截短体的晶体结构及抑制剂筛选 | 第67-90页 |
3.1 引言 | 第67页 |
3.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67-70页 |
3.2.1 OfChtⅡ截短体蛋白晶体的获得 | 第67-68页 |
3.2.2 蛋白晶体衍射数据收集和结构解析 | 第68-69页 |
3.2.3 底物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获得 | 第69页 |
3.2.4 抑制活性的测定 | 第69-70页 |
3.2.5 抑制剂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获得 | 第70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70-85页 |
3.3.1 OfChtⅡ截短体晶体数据的获得 | 第70页 |
3.3.2 OfChtⅡ-C1和OfChtⅡ-C2的整体结构 | 第70-73页 |
3.3.3 OfChtⅡ截短体-底物复合物晶体数据的获得 | 第73-74页 |
3.3.4 OfChtⅡ底物结合裂缝分析 | 第74-77页 |
3.3.5 OfChtⅡ抑制剂测定 | 第77-82页 |
3.3.6 抑制机理的研究 | 第82-85页 |
3.4 分析讨论 | 第85-88页 |
3.4.1 OfChtⅠ,OfChtⅡ和OfChi-h结构的比较 | 第85-86页 |
3.4.2 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比较 | 第86-87页 |
3.4.3 亚洲玉米螟与粘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酶系的比较 | 第87-8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4 hOGA表达纯化、抑制剂筛选与抑制机理研究 | 第90-113页 |
4.1 引言 | 第90-91页 |
4.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91-100页 |
4.2.1 hOGA酵母表达体系的构建 | 第91页 |
4.2.2 hOGA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构建 | 第91-93页 |
4.2.3 hOGA分离纯化方法 | 第93-94页 |
4.2.4 抑制活性测定中涉及的酶 | 第94页 |
4.2.5 抑制剂的合成 | 第94-99页 |
4.2.6 抑制活性的测定 | 第99-100页 |
4.2.7 BtOGA复合物晶体的获得 | 第100页 |
4.2.8 分子对接 | 第100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00-112页 |
4.3.1 hOGA表达纯化 | 第100-101页 |
4.3.2 NAG-噻唑啉衍生物类抑制剂 | 第101-103页 |
4.3.3 NAM-噻唑啉类抑制剂 | 第103-106页 |
4.3.4 硫苷-萘酰亚胺杂合物类抑制剂 | 第106-11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113-116页 |
5.1 结论 | 第113-114页 |
5.2 创新点摘要 | 第114页 |
5.3 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| 第114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8页 |
附录 OfChtⅡ的基因序列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| 第128-13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| 第132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