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24页 |
1.1 本章引论 | 第11页 |
1.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课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 | 第13-20页 |
1.3.1 磁感应热疗系统与临床试验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.2 磁感应热疗植入介质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3.3 磁感应动脉栓塞热疗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3.4 磁感应热疗植入介质磁热效应机理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4 关键研究问题分析 | 第20-21页 |
1.5 研究目标 | 第21-22页 |
1.6 研究内容概述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线圈式磁感应热疗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| 第24-46页 |
2.1 本章引论 | 第24页 |
2.2 实验平台整体结构设计 | 第24-25页 |
2.3 磁场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25-29页 |
2.3.1 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| 第25-28页 |
2.3.2 正弦时谐磁场的分析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3.3 电磁场分析工具软件 | 第29页 |
2.4 励磁线圈的设计与优化 | 第29-40页 |
2.4.1 模型设计 | 第29-32页 |
2.4.2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32-37页 |
2.4.3 励磁线圈制作与实际验证 | 第37-40页 |
2.5 磁场发生电路设计 | 第40-41页 |
2.6 测控系统设计 | 第41-44页 |
2.7 整机性能测试 | 第44-45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3章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制备工艺研究 | 第46-57页 |
3.1 本章引论 | 第46页 |
3.2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制备工艺 | 第46-51页 |
3.2.1 化学制备法 | 第47-49页 |
3.2.2 物理制备法 | 第49-50页 |
3.2.3 工业常用制备法 | 第50-51页 |
3.2.4 讨论 | 第51页 |
3.3 气雾化法制备微米级空心铁磁介质的理论及工艺 | 第51-55页 |
3.3.1 气雾化法制备微米级空心铁磁介质的理论模型 | 第51-53页 |
3.3.2 气雾化法制备微米级空心铁磁介质的制备工艺 | 第53-5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表征与磁热效应测定 | 第57-70页 |
4.1 本章引论 | 第57页 |
4.2 显微镜观察 | 第57-59页 |
4.2.1 光学显微镜观察 | 第57页 |
4.2.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| 第57-59页 |
4.3 粒径分布检测 | 第59页 |
4.4 密度检测 | 第59-60页 |
4.5 磁性参数与磁滞回线测量 | 第60-62页 |
4.6 磁热效应产热功率密度测定 | 第62-69页 |
4.6.1 实验仪器 | 第62-64页 |
4.6.2 实验设计 | 第64页 |
4.6.3 实验结果 | 第64-69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5章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磁热效应机理研究 | 第70-92页 |
5.1 本章引论 | 第70页 |
5.2 铁磁介质的动态磁化与损耗机理 | 第70-76页 |
5.2.1 铁磁介质在交变磁场中的磁化过程 | 第70-73页 |
5.2.2 磁损耗的计算方法 | 第73-74页 |
5.2.3 涡流损耗 | 第74-75页 |
5.2.4 磁滞损耗 | 第75-76页 |
5.2.5 磁化弛豫损耗 | 第76页 |
5.3 微米级铁磁介质中的有效磁场 | 第76-82页 |
5.3.1 微米级实心铁磁介质中的有效磁场 | 第77-79页 |
5.3.2 微米级空心铁磁介质中的有效磁场 | 第79-82页 |
5.4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产热功率计算理论 | 第82-86页 |
5.4.1 微米级实心铁磁介质的涡流效应产热功率 | 第83页 |
5.4.2 微米级空心铁磁介质的涡流效应产热功率 | 第83-85页 |
5.4.3 微米级实心铁磁介质的磁滞效应产热功率 | 第85页 |
5.4.4 微米级空心铁磁介质的磁滞效应产热功率 | 第85-86页 |
5.5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产热功率数值计算与讨论 | 第86-90页 |
5.5.1 瑞利区判则与瑞利常数估算 | 第86-87页 |
5.5.2 磁热效应产热功率数值计算 | 第87-89页 |
5.5.3 产热功率与介质材料参数的关系 | 第89-90页 |
5.5.4 产热功率与磁场参数的关系 | 第9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6章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热疗模型研究 | 第92-101页 |
6.1 本章引论 | 第92页 |
6.2 微米级铁磁介质组织内热疗模型的建立 | 第92-93页 |
6.2.1 热疗介质的组织传热模型 | 第92-93页 |
6.2.2 微米级空心铁磁介质产热模型 | 第93页 |
6.3 数值计算方法的建立与算法实现 | 第93-96页 |
6.3.1 数值计算方法的建立 | 第93-94页 |
6.3.2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传热模型离散化 | 第94-95页 |
6.3.3 算法流程 | 第95-96页 |
6.4 数值运算结果与实验验证 | 第96-97页 |
6.4.1 体模热疗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| 第96-97页 |
6.4.2 数值运算与实验结果对照分析 | 第97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97-101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1-105页 |
7.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| 第101-103页 |
7.1.1 线圈式磁感应热疗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| 第101页 |
7.1.2 动脉栓塞热疗用微米级铁磁介质的制备工艺研究 | 第101-102页 |
7.1.3 微米级铁磁介质的磁热效应机理与热疗模型研究 | 第102-103页 |
7.2 论文工作创新点 | 第103页 |
7.3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7.3.1 线圈式磁感应热疗实验平台技术创新 | 第103页 |
7.3.2 动脉栓塞热疗用微米级铁磁介质制备工艺与材料优化 | 第103-104页 |
7.3.3 动脉栓塞热疗用微米级铁磁介质的生物实验 | 第104页 |
7.3.4 微米级铁磁介质热疗数值模型优化 | 第104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8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18-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