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转化型抢劫罪的司法认定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引言第11-12页
第一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概述第12-15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沿革第12页
    第二节 外国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第12-13页
    第三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定义及特征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转化型抢劫罪的定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转化型抢劫罪的称谓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转化型抢劫罪的特征第14-15页
第二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第15-30页
    第一节 转化前的先行为是否需要达到犯罪标准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行为说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犯罪说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折中说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折中说更具合理的理由第16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能否成为转化型抢劫罪主体的纷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犯罪主体的不同规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应当成为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第19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客体要件第20-21页
    第四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主观要件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窝藏赃物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抗拒抓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毁灭罪证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五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要件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“当场”的理解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“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”的理解第26-30页
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分析第30-35页
    第一节 转化型抢劫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的争议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存在未遂形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不存在未遂形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存在未遂形态的正当性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判断标准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前行为说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后行为说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财产取得说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以是否取得财物或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为判断标准第33-35页
第四章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的认定第35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共同实施先行为而仅有部分人实施后续暴力行为的情形第35-36页
    第二节 没有共同实施先行为但共同实施后续暴力行为的情形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知情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不知情第37-39页
结论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鸣谢第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制造毒品犯罪“主观明知”的刑事司法推定研究--以福建省龙岩市制毒案件的办理为研究样本
下一篇:抽象危险犯停止形态的司法认定--以法官的审查义务为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