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注释表 | 第15-16页 |
缩略词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9-23页 |
1.2.1 废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2.2 光纤传感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| 第20-21页 |
1.2.3 有限元法分析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干法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5-43页 |
2.1 干法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25-32页 |
2.1.1 原材料性能试验与技术性质 | 第25-28页 |
2.1.2 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 | 第28-32页 |
2.2 干法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方案 | 第32-35页 |
2.2.1 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 | 第32页 |
2.2.2 试验设计 | 第32-35页 |
2.3 干法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| 第35-41页 |
2.3.1 废胶粉掺量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2.3.2 级配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2.3.3 WRP和RSP复合改性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车辙试验条件下FBG应变响应监测有效性研究 | 第43-64页 |
3.1 FBG传感器介绍 | 第43-46页 |
3.1.1 FBG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| 第43-44页 |
3.1.2 FBG传感器的应变和温度交叉敏感问题 | 第44-45页 |
3.1.3 表面粘贴式FBG传感器的应变传递率问题 | 第45-46页 |
3.2 车辙试验条件下FBG应变监测有效性研究 | 第46-50页 |
3.2.1 试验设计 | 第46-47页 |
3.2.2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3.3 有限元软件分析验证 | 第50-62页 |
3.3.1 ABAQUS软件简介 | 第50页 |
3.3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3.3.3 移动荷载的实现 | 第52-55页 |
3.3.4 模型关于车辙试验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| 第55-6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四章 基于FBG的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发展规律研究 | 第64-79页 |
4.1 基于FBG的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设计 | 第64-66页 |
4.2 车辙试件结构表面应变变形发展规律研究 | 第66-73页 |
4.2.1 WRP改性对车辙发展规律的影响 | 第66-70页 |
4.2.2 级配对车辙发展规律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4.2.3 WRP和RSP复合改性对车辙发展规律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4.3 基于FBG和车辙试验的高温性能评价 | 第73-77页 |
4.3.1 相关原理 | 第73页 |
4.3.2 沥青混合料抵抗车轮荷载传递能力的分析 | 第73-75页 |
4.3.3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 | 第75-7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五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废胶粉沥青混合料车辙发展规律研究 | 第79-96页 |
5.1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79-82页 |
5.1.1 材料参数的确定 | 第79-82页 |
5.1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82页 |
5.2 荷载模拟方法 | 第82-85页 |
5.2.1 路面交通荷载模拟方法简介 | 第82-84页 |
5.2.2 室内车辙试验荷载模拟方法 | 第84-85页 |
5.3 车辙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与永久变形的简单预估 | 第85-88页 |
5.3.1 车辙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85-87页 |
5.3.2 永久变形的简单预估 | 第87-88页 |
5.4 沥青混合料结构位移场的构建与演变分析 | 第88-91页 |
5.5 沥青混合料结构应变场的构建与演变分析 | 第91-94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6-99页 |
6.1 结论 | 第96-97页 |
6.2 展望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