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导言 | 第9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五、结构安排 | 第12页 |
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概念及现实运作 | 第13-28页 |
第一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概念 | 第13-17页 |
一、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二、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法律定性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合法性 | 第17-23页 |
一、国家补充责任的要求 | 第17-19页 |
二、我国法律规范的要求 | 第19-22页 |
三、普遍服务及持续性服务的要求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运作分析 | 第23-28页 |
一、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个案梳理 | 第23-25页 |
二、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现实困境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规制的构建基础 | 第28-40页 |
第一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规制的规范基础 | 第28-35页 |
一、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立法梳理 | 第28-31页 |
二、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立法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5页 |
第二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规制的理论基础 | 第35-40页 |
一、正当程序原则对临时接管的约束 | 第35-37页 |
二、比例原则对临时接管的制约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基本制度的建构 | 第40-50页 |
第一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实体性规范 | 第40-44页 |
一、临时接管的立法层级及模式 | 第40-41页 |
二、临时接管的实施主体 | 第41-42页 |
三、临时接管的适用条件 | 第42-44页 |
第二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的程序性规范 | 第44-47页 |
一、临时接管的接管程序 | 第44-46页 |
二、临时接管终止及后续处理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中的监督与救济制度 | 第47-50页 |
一、公众监督委员会的落实 | 第47-48页 |
二、临时接管救济制度的完善 | 第48页 |
三、行政补偿基金制度的设立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6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6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