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病原细菌论文

猪链球菌2型PrlP转录调节因子调控毒力机制的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缩略词表第11-13页
1.文献综述第13-25页
    1.1 猪链球菌病概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病原学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流行病学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临床症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病理特征第15页
    1.2 SS2新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第15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(TCSTS)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转录调节因子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酶类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其他毒力相关因子第21-22页
    1.3 XRE家族转录调节因子研究进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链球菌属XRE家族转录调节因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其他菌属XRE家族转录调节因子第24-25页
2.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-26页
3.材料和方法第26-42页
    3.1 菌株、质粒和培养条件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引物第27-28页
    3.3 实验小鼠第28-29页
    3.4 主要试剂第29页
    3.5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第29-30页
    3.6 主要实验器材第30页
    3.7 转录因子PrlP在SS2致病中作用的研究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重组质粒pSET4s-ΔprlP的构建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SS2prl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SS2prlP基因回补质粒及回补菌株构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SS2野生株和prlP基因突变株体外生长特性比较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7.5 SS2野生株和prlP基因突变株形态特性比较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7.6 SS2野生株和prlP基因突变株溶血特性比较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7.7 prlP基因突变株极性效应检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7.8 突变株ΔprlP及CΔprlP致病性实验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7.9 感染小鼠组织载菌量测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0 感染小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1 感染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第39页
    3.8 影响SS2毒力PrlP关键结构域的研究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SS2prlP基因N-端及C-端缺失重组质粒及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SS2野生株和prlP基因突变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8.3 突变株ΔN(prlP)及ΔC(prlP)致病性实验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8.4 SS2prlP基因N-端回补质粒及回补菌株构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8.5 SS2野生株和prlP基因突变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8.6 SS2野生株和prlP基因突变株体外抗吞噬能力比较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8.7 突变株CΔN(prlP)致病性实验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8.8 感染小鼠组织载菌量、血液生化及细胞因子检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8.9 感染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第41页
    3.9 RNAseq鉴定PrlP转录调节因子功能第41页
    3.10 统计分析第41-42页
4.结果与分析第42-76页
    4.1 对SS2中Prl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页
    4.2 转录因子PrlP在SS2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第42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SS2prl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鉴定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SS2prlP基因回补株的构建及鉴定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SS2prlP基因突变株与野生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prlP基因缺失不影响其上下游基因表达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突变株ΔprlP及CΔprlP致病性实验实验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PrlP影响SS2在小鼠体内定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PrlP影响SS2诱导小鼠产生炎性因子的能力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PrlP影响SS2诱导小鼠组织损伤的能力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9 小结第51-52页
    4.3 PrlP蛋白N端结构域为其影响SS2毒力的关键结构域第52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SS2prlP基因N-端及C-端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SS2prlP基因N-端及C-端缺失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突变株ΔN(prlP)及ΔC(prlP)致病性实验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SS2prlP基因N-端回补菌株构建及鉴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SS2prlP基因N-端回补株的生物学特性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PrlPN-端结构域影响SS2体外抗吞噬能力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突变株CΔN(prlP)致病性实验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PrlPN-端结构域影响SS2在小鼠体内定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PrlPN-端结构域影响SS2诱导小鼠产生炎性因子的能力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0 PrlPN-端结构域影响SS2诱导小鼠组织损伤的能力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1 小结第65-66页
    4.4 RNAseq结果表明PrlP为SS2中全局性转录调节因子第66-76页
讨论第76-79页
结论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92页
致谢第92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结核分枝杆菌Rv0309蛋白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
下一篇:日粮中添加新型酿酒酵母培养物对樱桃谷鸭免疫功能、肌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