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导言 | 第11-20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价值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五、论文结构 | 第18页 |
六、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竞争效果分析 | 第20-30页 |
第一节 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积极竞争效应 | 第21-24页 |
一、选择性分销协议对竞争的一般积极效应 | 第21-22页 |
二、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对协议积极竞争效应的削弱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消极竞争效应 | 第24-30页 |
一、减少品牌间竞争和类型间竞争 | 第24-26页 |
二、排斥市场主体并叠加准入门槛 | 第26-27页 |
三、便利合谋以软化动态竞争 | 第27-28页 |
四、阻碍渠道创新及损害消费者利益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我国对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规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| 第30-39页 |
第一节 我国对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效力探析概述 | 第30-31页 |
一、民事纠纷中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效力状态 | 第30-31页 |
二、反垄断执法中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效力状态 | 第31页 |
第二节 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适法现状缘由 | 第31-34页 |
一、竞争文化缺失 | 第32页 |
二、立法指引不足 | 第32-33页 |
三、执法思维保守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反垄断分析之必要 | 第34-39页 |
一、活化公力实施——发挥《反垄断法》第十四条第三项的实效 | 第34-35页 |
二、辅助私力实施——实现《若干规定》第十八条的连接意旨 | 第35-37页 |
三、平衡民法与反垄断法的法益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欧美反垄断分析 | 第39-52页 |
第一节 欧盟竞争法下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反垄断分析 | 第39-47页 |
一、欧盟评估争议条款的反垄断法律框架 | 第39-42页 |
二、欧盟评估争议条款的类型化实务分析 | 第42-47页 |
第二节 美国竞争法下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反垄断分析 | 第47-52页 |
一、美国评估争议条款的反垄断法律框架 | 第47-48页 |
二、美国评估争议条款的粗放式实务分析 | 第48-52页 |
第四章 我国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反垄断评估流程与规则构想 | 第52-60页 |
第一节 优化“限制在线分销”条款的反垄断规制形式 | 第52-55页 |
一、破除认定争议条款的行政前置障碍 | 第53-54页 |
二、倾斜设计反垄断诉讼机制 | 第54-55页 |
第二节 设计凸显互联网特性的类型化规则 | 第55-60页 |
一、明晰互联网“场所”与“方式”取向 | 第56-57页 |
二、针对在线分销限制程度设计不同规则 | 第57-58页 |
三、设置不宜在线销售的商品“黑名单” | 第58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