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超限底部框架—抗震墙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加固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结构震害分析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底部框架破坏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结构上部砌体破坏第12-15页
    1.3 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结构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试验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理论研究第18-20页
    1.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-22页
第2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22-33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2页
    2.2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简介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底部剪力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时程分析法第26-28页
    2.3 地震波的选取及调整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震波的调整第29-30页
    2.4 Rayleigh阻尼第30-31页
    2.5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第31-32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3章 建立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结构分析模型第33-44页
    3.1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择第33页
    3.2 SAP2000有限元软件简介第33-34页
    3.3 所用材料的本构关系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混凝土本构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钢筋本构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砌体本构第37-38页
    3.4 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本假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钢筋混凝土的有限元模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砌体的有限元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第41-4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4章 层数超限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44-66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44页
    4.2 计算模型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型基本数据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SAP2000中的有限元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4.3 分析方案设计第47页
    4.4 模态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4.5 各方案计算结果分析第4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原模型时程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底部框架层数增加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上部砌体层数增加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底部框架和上部砌体层数同时增加第60-64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5章 超限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结构加固研究第66-83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66页
    5.2 原结构模型第66-69页
    5.3 结构的SAP2000模型第69-70页
    5.4 原结构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原结构模态分析及时程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原结构存在的问题第71页
    5.5 结构的加固处理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结构加固方法简介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各加固方案结构布置第72-75页
    5.6 各加固方案模态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5.7 各加固方案动力响应对比分析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各加固方案位移对比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各加固方案最大加速度对比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各加固方案动力响应时程曲线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结论第83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地区轨道交通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与周围地表沉降研究
下一篇:什川镇风貌评价与规划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