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1.2.1 BIM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2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7-19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BIM技术与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原理 | 第21-35页 |
2.1 BIM技术 | 第21-25页 |
2.1.1 BIM的定义 | 第21-22页 |
2.1.2 BIM技术与CAD技术 | 第22-24页 |
2.1.3 BIM核心建模软件 | 第24-25页 |
2.2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原理 | 第25-29页 |
2.2.1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原则 | 第25-26页 |
2.2.2 立交选型原则与步骤 | 第26-27页 |
2.2.3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要点 | 第27-29页 |
2.3 立交规划方案优选方法 | 第29-34页 |
2.3.1 优选方法对比 | 第29-30页 |
2.3.2 层次分析法 | 第30-32页 |
2.3.3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32-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| 第35-59页 |
3.1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平台选择 | 第35-36页 |
3.2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方法 | 第36-43页 |
3.2.1 三维数字化地形创建及分析方法 | 第37-39页 |
3.2.2 卫星图像配准方法 | 第39-40页 |
3.2.3 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3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线形优化设计方法 | 第43-47页 |
3.3.1 平面线形优化设计方法 | 第43-46页 |
3.3.2 纵断面线形优化设计方法 | 第46-47页 |
3.4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可视化设计方法 | 第47-49页 |
3.4.1 道路样式设计方法 | 第47-48页 |
3.4.2 放坡设置方法 | 第48-49页 |
3.4.3 桥梁设置方法 | 第49页 |
3.5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超高与加宽设置方法 | 第49-52页 |
3.5.1 超高设置方法 | 第49-51页 |
3.5.2 加宽设置方法 | 第51-52页 |
3.6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装配设计方法 | 第52-55页 |
3.6.1 部件、代码和装配 | 第52-53页 |
3.6.2 部件开发方法 | 第53-55页 |
3.6.3 装配设计方法 | 第55页 |
3.7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BIM模型创建方法 | 第55-58页 |
3.7.1 BIM模型创建原理 | 第55-56页 |
3.7.2 BIM模型创建流程 | 第56-57页 |
3.7.3 立交端部模型处理 | 第57-58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与优选 | 第59-93页 |
4.1 工程概况 | 第59-60页 |
4.2 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 | 第60-66页 |
4.2.1 三维数字化地形建模与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2.2 卫片配准 | 第61-63页 |
4.2.3 规划方案三维选线 | 第63-66页 |
4.3 立交规划方案线形优化设计 | 第66-72页 |
4.3.1 平面线形优化设计 | 第66-69页 |
4.3.2 纵断面线形优化设计 | 第69-72页 |
4.4 立交规划方案可视化设计 | 第72-77页 |
4.4.1 路基宽度设置 | 第72-73页 |
4.4.2 可视化横断面设计 | 第73-76页 |
4.4.3 立交规划方案展示 | 第76-77页 |
4.5 立交规划方案优选 | 第77-91页 |
4.5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77-78页 |
4.5.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78-81页 |
4.5.3 评价指标量化 | 第81-90页 |
4.5.4 规划方案优选 | 第90-9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五章 基于BIM的立交最优规划方案模型创建 | 第93-112页 |
5.1 路线超高 | 第93-95页 |
5.1.1 编写超高标准文件 | 第93-94页 |
5.1.2 路线超高计算 | 第94-95页 |
5.2 道路加宽 | 第95-98页 |
5.2.1 道路加宽设计 | 第95-97页 |
5.2.2 行车道边线设计 | 第97-98页 |
5.3 横断面装配设计 | 第98-107页 |
5.3.1 Subassembly Composer部件开发 | 第99-105页 |
5.3.2 装配设计 | 第105-107页 |
5.4 BIM模型创建 | 第107-111页 |
5.4.1 BIM模型建立 | 第107-109页 |
5.4.2 BIM模型渲染 | 第109-11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六章 基于BIM的立交最优规划方案模型应用研究 | 第112-129页 |
6.1 三维空间视距分析 | 第112-117页 |
6.1.1 三维空间视距分析原理 | 第112-113页 |
6.1.2 分流鼻端识别视距分析 | 第113-115页 |
6.1.3 汇流鼻端通视三角区分析 | 第115页 |
6.1.4 匝道停车视距分析 | 第115-117页 |
6.2 土方量计算 | 第117-120页 |
6.2.1 DEM计算法原理 | 第117-118页 |
6.2.2 全程落地道路土方量计算 | 第118-119页 |
6.2.3 非全程落地道路土方量计算 | 第119-120页 |
6.3 土方调配 | 第120-124页 |
6.3.1 土方调配图 | 第121-122页 |
6.3.2 土方平衡 | 第122-124页 |
6.4 模型出图 | 第124-126页 |
6.4.1 平面出图 | 第124-125页 |
6.4.2 纵断面出图 | 第125页 |
6.4.3 横断面出图 | 第125-126页 |
6.5 驾驶模拟 | 第126-127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127-129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9-131页 |
7.1 结论 | 第129-130页 |
7.2 展望 | 第130-131页 |
致谢 | 第131-1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2-13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