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同构理论的金属表皮建构逻辑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言 | 第14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4-19页 |
1.1.1 缘起 | 第14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9-21页 |
1.2.1 金属表皮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1.2.2 同构的概念 | 第20页 |
1.2.3 研究对象和范围 | 第20-21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| 第21-23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金属表皮及同构理论的演进 | 第23-42页 |
2.1 金属表皮材料 | 第23-37页 |
2.1.1 金属表皮材料基本特性 | 第23-25页 |
2.1.2 金属表皮材料基本分类 | 第25-29页 |
2.1.3 金属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 | 第29-37页 |
2.2 同构理论 | 第37-40页 |
2.2.1 同构理论学科基础 | 第37-38页 |
2.2.2 同构现象应用 | 第38-39页 |
2.2.3 同构在建筑领域应用研究 | 第39-4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3章 建筑金属表皮同构设计内容分析 | 第42-57页 |
3.1 建筑金属表皮同构设计内涵 | 第42页 |
3.2 金属表皮与建筑内部空间同构 | 第42-46页 |
3.2.1 金属表皮与建筑内空间同构概述 | 第42-43页 |
3.2.2 金属表皮与空间同构形态 | 第43-44页 |
3.2.3 同构案例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3 金属表皮与建筑外部环境同构 | 第46-50页 |
3.3.1 金属表皮与建筑外环境同构概述 | 第46页 |
3.3.2 金属表皮与环境同构关系 | 第46-47页 |
3.3.3 同构案例分析 | 第47-50页 |
3.4 金属表皮自同构 | 第50-56页 |
3.4.1 金属表皮自同构概述 | 第50-51页 |
3.4.2 金属表皮几何分形 | 第51-52页 |
3.4.3 金属表皮层级同构 | 第52-54页 |
3.4.4 自同构多元表现与形式美规律 | 第54-5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4章 建筑金属表皮同构设计要素分析 | 第57-80页 |
4.1 建筑金属表皮同构设计内在结构要素 | 第57-67页 |
4.1.1 界面 | 第57-61页 |
4.1.2 结构 | 第61-64页 |
4.1.3 构造 | 第64-67页 |
4.2 建筑金属表皮同构设计外在形式要素 | 第67-73页 |
4.2.1 形态 | 第68-70页 |
4.2.2 色彩 | 第70-72页 |
4.2.3 图形 | 第72-73页 |
4.3 建筑金属表皮同构设计文化心理因素 | 第73-79页 |
4.3.1 表情 | 第73-75页 |
4.3.2 隐喻 | 第75-77页 |
4.3.3 象征 | 第77-7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5章 同构设计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及建构逻辑与策略 | 第80-94页 |
5.1 同构设计的适用性 | 第80-85页 |
5.1.1 金属表皮异构分析 | 第80-81页 |
5.1.2 其它表皮同构分析 | 第81-84页 |
5.1.3 同构设计的适用性 | 第84-85页 |
5.2 同构设计的应用价值 | 第85-88页 |
5.2.1 满足审美性需求 | 第85-86页 |
5.2.2 满足功能性需求 | 第86-87页 |
5.2.3 满足社会性需求 | 第87-88页 |
5.3 建构逻辑与策略 | 第88-93页 |
5.3.1 本体与再现 | 第88-90页 |
5.3.2 母题与分形 | 第90页 |
5.3.3 景观与城市 | 第90-9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结论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8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目录 | 第98-99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获奖情况 | 第99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