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一、现实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理论背景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3-15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二、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基础理论回顾及研究综述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一、公共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馆员 | 第17页 |
二、知识服务能力 | 第17-18页 |
三、信息素养 | 第18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8-25页 |
一、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二、国内外关于知识服务的研究 | 第20-23页 |
三、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与知识服务能力关系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四、述评:对馆员信息素养及知识服务能力的研究不足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模型构建及研究设计 | 第25-44页 |
第一节 研究模型及假设 | 第25-27页 |
一、研究模型的构建 | 第25-26页 |
二、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测量 | 第27-33页 |
一、信息素养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| 第27-30页 |
二、知识服务能力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| 第30-32页 |
三、个人特征变量的选取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的实施 | 第33-44页 |
一、问卷设计 | 第33页 |
二、预调研与项目纯化 | 第33-43页 |
三、问卷的修改与最终确定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| 第44-64页 |
第一节 正式调研 | 第44-47页 |
一、大样本规模的确定 | 第44页 |
二、大样本数据收集 | 第44-45页 |
三、大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信度与效度分析 | 第47-52页 |
一、信度检验 | 第47-49页 |
二、效度分析 | 第49-52页 |
第三节 方差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 | 第52-60页 |
一、性别对馆员信息素养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差异分析 | 第52-53页 |
二、专业对馆员信息素养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差异分析 | 第53-54页 |
三、年龄对馆员信息素养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差异分析 | 第54-56页 |
四、学历对馆员信息素养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差异分析 | 第56-57页 |
五、工作年限对馆员信息素养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差异分析 | 第57-59页 |
六、工作感受对馆员信息素养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差异分析 | 第59-60页 |
第四节 研究变项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0-61页 |
一、信息素养与知识服务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0页 |
二、信息素养各维度与知识服务能力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0-61页 |
第五节 研究变量的回归分析 | 第61-64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64-71页 |
第一节 实证结果与原因讨论 | 第64-67页 |
一、信息素养与知识服务能力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二、个人特征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第二节 实践启示和建议 | 第67-70页 |
一、建立馆员信息素养培训激励机制 | 第67页 |
二、在日常工作中实现馆员信息能力的提升 | 第67-68页 |
三、基于馆员个体特征的“精准”人才管理 | 第68-69页 |
四、把好进人关,完善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| 第69-70页 |
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 | 第70-71页 |
一、本研究的创新性 | 第70页 |
二、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附录1 | 第71-75页 |
附录2 | 第75-77页 |
附录2.1 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输出结果 | 第75-76页 |
附录2.2 专业的独立样本T检验输出结果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