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--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

针对水源涵养功能的汉江流域生态修复分区及植被优化配置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基于水源平衡法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基于InVEST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态修复及其分区的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植被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7-19页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、数据与方法第19-28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然地理条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经济概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水资源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生态环境问题第22页
    2.2 数据源第22-24页
    2.3 研究方法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源涵养功能计算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生态修复区林地适宜性评价第26-28页
第三章 汉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第28-44页
    3.1 产水量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模型参数计算结果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产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产水量精度验证第35-36页
    3.2 水源涵养功能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型参数计算结果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水源涵养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水源涵养量精度验证第43-44页
第四章 生态修复分区与植被优化配置第44-57页
    4.1 生态修复区范围第44-47页
    4.2 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评价因子选取与分级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评价因子权重计算结果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评价结果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4.3 植被空间格局优化配置第52-55页
    4.4 植被优化配置效果第55-57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 5.2 研究特色第58页
    5.3 讨论与展望第58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6页
作者简介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三角典型地区冬季气溶胶来源解析及粒径分布特征
下一篇:南京地区气溶胶反演及气溶胶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