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水源涵养功能的汉江流域生态修复分区及植被优化配置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6页 |
1.2.1 基于水源平衡法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1.2.2 基于InVEST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2.3 生态修复及其分区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2.4 植被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、数据与方法 | 第19-28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9-22页 |
2.1.1 自然地理条件 | 第19-21页 |
2.1.2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1页 |
2.1.3 水资源概况 | 第21-22页 |
2.1.4 生态环境问题 | 第22页 |
2.2 数据源 | 第22-24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2.3.1 水源涵养功能计算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3.2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修复分区方法 | 第26页 |
2.3.3 生态修复区林地适宜性评价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汉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 | 第28-44页 |
3.1 产水量 | 第28-36页 |
3.1.1 模型参数计算结果 | 第28-34页 |
3.1.2 产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1.3 产水量精度验证 | 第35-36页 |
3.2 水源涵养功能 | 第36-44页 |
3.2.1 模型参数计算结果 | 第36-40页 |
3.2.2 水源涵养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2.3 水源涵养量精度验证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生态修复分区与植被优化配置 | 第44-57页 |
4.1 生态修复区范围 | 第44-47页 |
4.2 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| 第47-52页 |
4.2.1 评价因子选取与分级结果 | 第47-48页 |
4.2.2 评价因子权重计算结果 | 第48-51页 |
4.2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3 植被空间格局优化配置 | 第52-55页 |
4.4 植被优化配置效果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57-58页 |
5.2 研究特色 | 第58页 |
5.3 讨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