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54页 |
1.1 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2 硅纳米线的制备 | 第15-24页 |
1.2.1 自下而上制备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2.2 自上而下制备方法 | 第18-24页 |
1.3 硅基有机/无机太阳能电池 | 第24-40页 |
1.3.1 基于平面硅的有机/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 | 第26-32页 |
1.3.2 基于硅微纳结构的有机-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 | 第32-40页 |
1.4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54页 |
第二章 硅纳米蜂窝-有机物杂化太阳能电池 | 第54-77页 |
2.1 引言 | 第54-5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57-59页 |
2.2.1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57页 |
2.2.2 实验步骤 | 第57-59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71页 |
2.3.1 硅纳米蜂窝阵列结构的制备和形貌表征 | 第59-63页 |
2.3.2 TMAH表面处理对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| 第63-69页 |
2.3.3 少数载流子寿命测试分析 | 第69-71页 |
2.4 小结 | 第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第三章 氧化钼对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| 第77-97页 |
3.1 引言 | 第77-7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79-81页 |
3.2.1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79-80页 |
3.2.2 实验步骤 | 第80-81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1-92页 |
3.3.1 器件结构和设计 | 第81-82页 |
3.3.2 氧化钼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3.3.3 氧化钼厚度对器件反射率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3.3.4 氧化钼对器件短路电流的影响分析 | 第84-86页 |
3.3.5 氧化钼对器件开路电压的影响分析 | 第86-89页 |
3.3.6 少数载流子寿命分析 | 第89-90页 |
3.3.7 重复性测试和条件优化 | 第90-92页 |
3.4 小结 | 第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第四章 杂化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集成 | 第97-125页 |
4.1 引言 | 第97-9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99-102页 |
4.2.1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99-100页 |
4.2.2 实验步骤 | 第100-102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02-118页 |
4.3.1 器件结构和原理 | 第102-103页 |
4.3.2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表征 | 第103-106页 |
4.3.3 硅纳米线阵列的光学性质 | 第106-108页 |
4.3.4 对硅纳米线阵列的表面钝化 | 第108-110页 |
4.3.5 甲基钝化表面处理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| 第110-114页 |
4.3.6 自充电系统中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表征和分析 | 第114-115页 |
4.3.7 自充电系统的性能表征和分析 | 第115-116页 |
4.3.8 柔性自充电系统 | 第116-118页 |
4.4 小结 | 第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25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5-130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125-127页 |
5.2 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27-128页 |
5.3 存在问题与展望 | 第128-13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130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