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山西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前言第8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边界层参数化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-14页
第二章 资料来源和技术方案第14-18页
    2.1 资料来源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模式城市地表数据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排放源原始数据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空气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第15-16页
    2.2 技术方案第16-18页
第三章 高时空分辨率山西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第18-26页
    3.1 中尺度气象模式与大气化学模式耦合第18-19页
    3.2 模式系统主要的参数化方案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式化学过程参数化方案第20-22页
    3.3 模式系统垂直分层情况第22-23页
    3.4 高分辨率山西区域人为排放源清单第23-2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四章 模式核心技术研发第26-44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26页
    4.2 边界层方案优选第2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冬季典型静稳天气个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介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地面要素模拟效果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边界垂直结构对PM2.5浓度模拟的影响第32-38页
    4.3 大气化学模式热启动技术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热启动对模式初值场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热启动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五章 面向业务应用的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第44-56页
    5.1 业务化运行系统结构第44-45页
    5.2 高性能计算机运行环境第45-46页
    5.3 模式网格化预报产品显示平台第46-49页
    5.4 模式系统预报性能检验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能见度分级检验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PM_(2.5)日均浓度数值检验第52-54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 6.1 本文总结第56页
    6.2 本文创新之处第56-57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4页
致谢第64-66页
作者简介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闪电活动与气溶胶的相关性研究
下一篇:基于多源数据的南美洲安第斯地区PM2.5估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