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聚合物改性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纤维增强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3 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| 第20-30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0-22页 |
2.1.1 复合增强剂 | 第20页 |
2.1.2 沥青 | 第20-21页 |
2.1.3 矿料 | 第21-22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2-30页 |
2.2.1 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及矿料级配的确定 | 第22-23页 |
2.2.2 沥青结合料的实验仪器及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2.3 沥青混合料的实验仪器及方法 | 第26-30页 |
第三章 复合增强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| 第30-54页 |
3.1 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的确定 | 第30-40页 |
3.1.1 AC-13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的确定 | 第30-33页 |
3.1.2 AC-16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的确定 | 第33-35页 |
3.1.3 AC-20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3.1.4 复合增强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的确定 | 第36-40页 |
3.2 复合增强剂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拌制 | 第40-41页 |
3.3 复合增强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研究 | 第41-46页 |
3.3.1 高温性能的评价方法 | 第41页 |
3.3.2 车辙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4 复合增强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研究 | 第46-48页 |
3.4.1 低温性能的评价方法 | 第46页 |
3.4.2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5 复合增强剂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研究 | 第48-51页 |
3.5.1 水稳定性能的评价方法 | 第48-49页 |
3.5.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6 与SBS及抗车辙剂的对比研究 | 第51-52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复合增强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| 第54-82页 |
4.1 基于常规试验的复合增强剂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| 第54-58页 |
4.1.1 针入度 | 第55-57页 |
4.1.2 软化点 | 第57页 |
4.1.3 延度 | 第57-58页 |
4.1.4 布氏黏度 | 第58页 |
4.2 基于流变的复合增强剂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| 第58-67页 |
4.2.1 试验条件选择 | 第59页 |
4.2.2 线粘弹性范围的确定 | 第59-60页 |
4.2.3 时温等效主曲线的构建与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2.4 复数模量主曲线 | 第62-63页 |
4.2.5 抗疲劳能力对比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2.6 高温性能对比分析 | 第64-65页 |
4.2.7 低温性能对比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3 矿料粒径对复合增强剂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4 复合增强剂在SMA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表现 | 第68-70页 |
4.5 制备方法对复合增强剂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| 第70-75页 |
4.6 贯入试验及抗剪试验 | 第75-78页 |
4.6.1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试验 | 第75-77页 |
4.6.2 沥青混合料剪切试验 | 第77-78页 |
4.7 复合增强剂颗粒拌和前后形态变化对比 | 第78-80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五章 不同气候条件地区复合增强剂推荐掺量确定 | 第82-100页 |
5.1 全国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及性能要求 | 第82-84页 |
5.2 全国气候分析及分区细化 | 第84-93页 |
5.2.1 全国气候分析 | 第84-88页 |
5.2.2 分区细化 | 第88-93页 |
5.3 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的修正 | 第93-96页 |
5.4 不同气候条件地区复合增强剂推荐掺量 | 第96-97页 |
5.5 应用示例 | 第97-98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8-10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100-104页 |
6.1 论文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6.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101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1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