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6页 |
1.2 需求侧管理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6-24页 |
1.2.1 基于降压节能降耗的需求侧管理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2.2 基于负荷削峰的需求侧管理技术 | 第20-2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| 第24-25页 |
1.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基于降压节能降耗的需求侧管理 | 第27-49页 |
2.1 ETP热等效参数模型 | 第29-33页 |
2.2 热绝缘实验室测试 | 第33-36页 |
2.3 ETP模型验证 | 第36-39页 |
2.4 系统仿真 | 第39-47页 |
2.4.1 工况一:工作模式对系统节能降耗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2.4.2 工况二:外界温度对系统节能降耗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2.4.3 工况三:负荷模型对系统节能降耗分析的影响 | 第42-47页 |
2.5 基于CVR的需求侧管理的讨论 | 第4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基于用户优惠券激励的需求响应双层优化 | 第49-67页 |
3.1 双层优化模型 | 第50-53页 |
3.2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| 第53-54页 |
3.2.1 分支定界优化 | 第53页 |
3.2.2 KKT 最优理论 | 第53-54页 |
3.3 优惠券需求响应双层模型 | 第54-57页 |
3.3.1 上层电力企业优化模型 | 第54-56页 |
3.3.2 下层用户优化模型 | 第56-57页 |
3.4 CVDR双层模型求解 | 第57-58页 |
3.5 数值仿真 | 第58-65页 |
3.5.1 配电网系统一:3节点配电网系统 | 第59-63页 |
3.5.2 配电网系统二:IEEE-8500节点系统 | 第63-65页 |
3.6 基于CVDR的需求侧管理的讨论 | 第65-6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基于夏普利值公平分配的需求响应双层优化 | 第67-85页 |
4.1 公平性分配机制 | 第68-74页 |
4.1.1 最大最小分配 | 第68-69页 |
4.1.2 注水原理分配 | 第69-70页 |
4.1.3 夏普利值分配 | 第70-74页 |
4.2 SV-CVDR模型求解 | 第74-77页 |
4.3 数值仿真 | 第77-82页 |
4.4 基于SV-CVDR的需求侧管理的讨论 | 第82-8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五章 基于时间尺度能源消纳的需求响应双层优化 | 第85-101页 |
5.1 分布式电源 | 第85-91页 |
5.1.1 储能电池 | 第87-89页 |
5.1.2 太阳能光伏发电 | 第89-91页 |
5.2 TS-CVDR模型求解 | 第91-96页 |
5.3 数值仿真 | 第96-99页 |
5.4 基于TS-CVDR的需求侧管理的讨论 | 第9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101-103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101-102页 |
6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1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114-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