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

中国“城中村”改造模式研究--以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青菱街道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. 引言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理论基础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2. “城中村”改造现状和模式分析第16-35页
    2.1 “城中村”形成的制度原因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客观原因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观原因第17-18页
    2.2 “城中村”改造与集体土地流转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“城中村”土地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“城中村”改造与集体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“城中村”集体土地流转模式类型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集体土地使用权入市转让的博弈模型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2.3 “城中村”改造模式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关于“城中村”改造的法律依据及政策支撑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“城中村”改造的利益相关主体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“城中村”改造模式类型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城中村”改造的博弈模型分析第30-35页
3. 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片区青菱街道“城中村”改造基本情况第35-53页
    3.1 研究区改造政策及概况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改造政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概况第36-37页
    3.2 研究区土地流转和改造模式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土地流转模式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改造模式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3.3 渔业村改造模式实证分析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改造模式实证分析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渔业村改造评价第50页
    3.4 青菱街道“城中村”改造特点归纳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依靠土地征收制度的“变权流转”模式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遵循“一村一策”改造原则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拆迁安置方案是村民利益的集中体现第52-53页
4. 武汉市“城中村”改造的进一步探索第53-59页
    4.1 武汉、深圳、广州“城中村”的对比第53-55页
    4.2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“城中村”改造核心——利益分配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优化集体土地流转模式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改革土地增值收益的处置方式第57页
    4.3 武汉“城中村”改造的初步设想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A、B类“城中村”改造——集体土地国有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类“城中村”改造——区段征收第58-59页
5. 结论与不足第59-61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9-60页
    5.2 不足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附录第64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格子公寓品牌建设与CIS构建研究
下一篇: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物流信息共享及平台构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