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1页 |
1.1 硫酸化多糖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7页 |
1.1.1 硫酸化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1.2 硫酸化多糖的降解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1.3 硫酸化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1.4 硫酸化多糖的结构解析 | 第14-15页 |
1.1.5 硫酸化多糖的活性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2 坛紫菜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2.1 坛紫菜的药用价值 | 第17-18页 |
1.2.2 坛紫菜的食用价值 | 第18页 |
1.3 坛紫菜多糖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3.1 坛紫菜多糖的降解 | 第19页 |
1.3.2 坛紫菜多糖的活性研究 | 第19页 |
1.3.3 坛紫菜多糖的结构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坛紫菜多糖的提取、降解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| 第21-39页 |
2.1 试验部分 | 第21-28页 |
2.1.1 试验材料 | 第21页 |
2.1.2 试验试剂 | 第21页 |
2.1.3 试验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1.4 试验方法 | 第22-28页 |
2.2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7页 |
2.2.1 坛紫菜粗多糖的提取 | 第28页 |
2.2.2 坛紫菜粗多糖的降解 | 第28-30页 |
2.2.3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红外光谱测定 | 第30-31页 |
2.2.4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单糖组成测定 | 第31-33页 |
2.2.5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糖含量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2.6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蛋白含量测定 | 第34-35页 |
2.2.7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硫酸基含量测定 | 第35页 |
2.2.8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3,6-内醚-半乳糖含量测定 | 第35-36页 |
2.2.9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半乳糖含量测定 | 第36-37页 |
2.2.10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糖醛酸含量测定 | 第3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坛紫菜粗多糖及其降解组分的活性研究 | 第39-54页 |
3.1 试验部分 | 第39-44页 |
3.1.1 试验材料 | 第39页 |
3.1.2 试验试剂 | 第39页 |
3.1.3 试验仪器 | 第39-40页 |
3.1.4 试验方法 | 第40-44页 |
3.2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2页 |
3.2.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| 第44-45页 |
3.2.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| 第45页 |
3.2.3 还原力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3.2.4 体外细胞水平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| 第46-48页 |
3.2.5 PHP及其四个降解组分对RAW264.7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2.6 PHP及其四个降解组分对RAW264.7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2.7 PHP及其四个降解组分对RAW264.7细胞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2.8 PHP及其四个降解组分对RAW264.7细胞释放NO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PHPD-IV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| 第54-69页 |
4.1 试验部分 | 第54-57页 |
4.1.1 试验材料 | 第54页 |
4.1.2 试验试剂 | 第54页 |
4.1.3 试验仪器 | 第54-55页 |
4.1.4 试验方法 | 第55-57页 |
4.2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7页 |
4.2.1 PHPD-IV的分离纯化 | 第57-58页 |
4.2.2 理化性质的测定 | 第58-63页 |
4.2.3 五个纯化组分免疫活性的测定 | 第63-66页 |
4.2.4 PHPD-IV-4对细胞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PHPD-IV-4的结构解析 | 第69-80页 |
5.1 试验部分 | 第69-70页 |
5.1.1 试验材料 | 第69页 |
5.1.2 试验试剂 | 第69页 |
5.1.3 试验仪器 | 第69页 |
5.1.4 试验方法 | 第69-70页 |
5.2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0-79页 |
5.2.1 PHPD-IV-4的分离纯化 | 第70-71页 |
5.2.2 PHPD-IV-4的红外光谱检测 | 第71页 |
5.2.3 PHPD-IV-4的核磁分析 | 第71-7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论与创新点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1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