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传统的Pt催化 | 第9-13页 |
1.1.1 Pt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9-10页 |
1.1.2 高晶面Pt纳米晶 | 第10-11页 |
1.1.3 Pt合金 | 第11-12页 |
1.1.4 Pt基核壳纳米材料 | 第12-13页 |
1.2 Au@Pt双金属纳米材料 | 第13-15页 |
1.3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(SERS)的催化过程监控 | 第15-17页 |
1.3.1 SERS技术 | 第15页 |
1.3.2 催化过程的监控 | 第15-16页 |
1.3.3 SERS监控催化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六八面体金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、表征及其SERS特性研究 | 第19-30页 |
2.1 引言 | 第19-20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0-21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20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0页 |
2.2.3 六八面体金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0页 |
2.2.4 SERS性能表征 | 第20-21页 |
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1-29页 |
2.3.1 六八面体金纳米颗粒的性质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3.2 六八面体金纳米颗粒的生长机制 | 第22-23页 |
2.3.3 生长条件对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影响 | 第23-27页 |
2.3.4 SERS特性研究 | 第27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基于六八面体纳米金的Au@Pt纳米材料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30-53页 |
3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1-33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31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3.2.3 Au@Pt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32页 |
3.2.4 SERS性能和催化性能表征 | 第32页 |
3.2.5 SERS监控Au@Pt纳米颗粒的生长过程 | 第32页 |
3.2.6 SERS原位监控催化反应过程 | 第32-33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3-52页 |
3.3.1 温度控制Pt的选择性沉积 | 第33-37页 |
3.3.2 六八面体Au@Pt纳米颗粒的生长过程 | 第37-40页 |
3.3.3 Pt前体对Pt选择性沉积的影响 | 第40-45页 |
3.3.4 AgNO_3对Pt沉积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3.3.5 温度调控Pt选择性沉积的机理 | 第47-48页 |
3.3.6 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8-49页 |
3.3.7 SERS性能研究 | 第49-51页 |
3.3.8 基于SERS的原位催化过程监控 | 第51-5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基于Au@Pt纳米材料的水体汞离子比色/SERS双模检测 | 第53-64页 |
4.1 引言 | 第53-5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4-55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54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54页 |
4.2.3 基于Au@Pt纳米材料汞离子双模检测探针的构建 | 第54页 |
4.2.4 汞离子比色检测法 | 第54-55页 |
4.2.5 汞离子SERS检测法 | 第55页 |
4.3 实验原理 | 第55-56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3页 |
4.4.1 双模探针的构建及特性表征 | 第56-57页 |
4.4.2 比色法检测汞离子 | 第57-61页 |
4.4.3 SERS技术检测汞离子 | 第61-62页 |
4.4.4 汞离子检测传感器的特异性 | 第62-6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64-65页 |
5.2 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| 第71-72页 |
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| 第72-73页 |
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