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9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-17页 |
1.1.1 我国能源状况 | 第12页 |
1.1.2 我国环境污染状况 | 第12-14页 |
1.1.3 我国太阳能资源 | 第14-15页 |
1.1.4 昆明地区太阳能热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5-16页 |
1.1.5 昆明地区利用太阳能资源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 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| 第17-18页 |
1.3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3.1 国外太阳能热水器发展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3.2 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发展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4 太阳能集热器的分类 | 第21-25页 |
1.4.1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| 第21-22页 |
1.4.2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| 第22-24页 |
1.4.3 太阳能集热器研究进展 | 第24-25页 |
1.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1.6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1.6.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6页 |
1.6.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1.7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设计 | 第29-45页 |
2.1 项目工程概况 | 第29页 |
2.2 设计依据及参数 | 第29-31页 |
2.2.1 设计依据 | 第29-30页 |
2.2.2 设计参数 | 第30-31页 |
2.3 系统设计 | 第31-39页 |
2.3.1 系统运行方式的选择 | 第31-34页 |
2.3.2 热水负荷量计算 | 第34页 |
2.3.3 系统集热面积计算 | 第34页 |
2.3.4 水箱容积计算 | 第34-35页 |
2.3.5 循环泵流量的确定 | 第35页 |
2.3.6 管径及水头损失计算 | 第35页 |
2.3.7 集热循环所需水压 | 第35-39页 |
2.4 集热器的布局 | 第39页 |
2.4.1 系统安装的最佳朝向选择 | 第39页 |
2.4.2 集热器倾斜角的确定 | 第39页 |
2.5 管材及保温材料 | 第39-40页 |
2.6 主要设备选型 | 第40-43页 |
2.6.1 JPH-100TX18-20°型集热器 | 第40-41页 |
2.6.2 储热水箱 | 第41-42页 |
2.6.3 控制系统 | 第42页 |
2.6.4 循环水泵 | 第42-43页 |
2.6.5 辅助热源 | 第43页 |
2.7 系统安装 | 第43页 |
2.8 系统运行 | 第43-44页 |
2.9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和空晒性能研究 | 第45-55页 |
3.1 集热器集热效率测定 | 第45-52页 |
3.1.1 系统日得热量的测定 | 第45-47页 |
3.1.2 系统集热效率的测定 | 第47-49页 |
3.1.3 瞬时效率曲线的测定 | 第49-52页 |
3.2 空晒性能测定实验 | 第52-53页 |
3.2.1 实验条件及步骤 | 第52-53页 |
3.2.2 实验结果 | 第53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环境条件对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| 第55-65页 |
4.1 太阳辐照量对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效率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2 环境温度对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效率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3 环境风速对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效率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4.4 云量对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效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4.5 热损实验研究 | 第61-6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太阳能集热系统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| 第65-70页 |
5.1 太阳能集热系统经济效益 | 第65-67页 |
5.1.1 太阳能集热系统节能量 | 第65页 |
5.1.2 太阳能集热系统寿命期内总节省费用 | 第65-66页 |
5.1.3 太阳能集热系统投资回收期 | 第66-67页 |
5.2 太阳能集热系统环境效益 | 第67-6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6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-79页 |
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