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3 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6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造船产业关联演进规律及在中国的实践 | 第19-33页 |
2.1 造船产业链的构成及关联产业 | 第19-22页 |
2.1.1 造船产业链的构成及特点 | 第19-20页 |
2.1.2 造船业的关联产业 | 第20-22页 |
2.2 造船产业关联演进历程 | 第22-25页 |
2.3 造船产业关联演进规律 | 第25-28页 |
2.3.1 造船产业关联总体演进规律 | 第25-26页 |
2.3.2 造船产业间关联演进规律 | 第26-28页 |
2.4 中国造船产业关联演进历程 | 第28-29页 |
2.5 中国造船产业关联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2.5.1 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为主 | 第29-30页 |
2.5.2 产业链断层现象显著 | 第30-31页 |
2.5.3 自主创新能力对造船业的推动作用较弱 | 第31页 |
2.5.4 信息化建设制约造船竞争力的提升 | 第31页 |
2.5.5 融资困难限制造船资金链的供给 | 第31-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中国造船产业关联演进实证研究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3-39页 |
3.1 投入产出分析法 | 第33-34页 |
3.2 指标选取 | 第34-37页 |
3.2.1 指标选取原则 | 第34-35页 |
3.2.2 指标选取结果 | 第35-37页 |
3.3 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37-38页 |
3.3.1 数据来源 | 第37-38页 |
3.3.2 数据处理 | 第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中国造船产业关联演进实证结果及对策 | 第39-60页 |
4.1 中国造船产业关联演进实证结果 | 第39-52页 |
4.1.1 造船产业关联演进总体效应实证结果 | 第39-41页 |
4.1.2 造船产业间关联演进实证结果 | 第41-52页 |
4.2 中韩造船产业关联演进实证结果比较 | 第52-56页 |
4.2.1 中韩造船产业关联演进总体效应实证结果比较 | 第52页 |
4.2.2 中韩造船产业间关联演进实证结果比较 | 第52-56页 |
4.3 加强中国造船产业关联的对策 | 第56-59页 |
4.3.1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船舶 | 第56页 |
4.3.2 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造船企业信息系统 | 第56-57页 |
4.3.3 发展船舶配套业 | 第57-58页 |
4.3.4 鼓励造船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 | 第58页 |
4.3.5 支持造船企业重组 | 第58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