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微电子学、集成电路(IC)论文--专用集成电路论文

微通道内幂律流体电渗调控和热效应数值模拟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微流控芯片概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微全分析系统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微流控芯片中电渗流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理论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数值模拟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实验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 微流控系统动电理论与控制方程第19-35页
    2.1 微尺度流动的主要特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低雷诺数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电渗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微尺度传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微尺度传热第21页
    2.2 微流控芯片中的动电现象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电渗流理论与数学模型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双电层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oisson-Boltzmann方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Nernst-Planck方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电渗控制方程第28-29页
    2.4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牛顿流体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非牛顿流体第30-32页
    2.5 数值模拟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3章 基于PNP模型的平板微通道电渗流研究第35-59页
    3.1 基于PNP模型与PB模型的牛顿流体电渗流数值模拟第35-39页
    3.2 微通道电渗流实验研究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微通道制作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系统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过程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实验结果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Poisson-Nernst-Planck模型验证第44-46页
    3.3 基于PNP模型的非牛顿幂律流体数值模拟第4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幂律指数对电渗流的影响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动电参数对电渗流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外加电场对电渗流的影响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zeta电势对电渗流的影响第56-5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4章 平板微通道内非等温电渗流动数值模拟第59-72页
    4.1 电渗流场的调控第59页
    4.2 电渗流热效应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数学模型和假设条件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控制方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流体的变物性第62-63页
    4.3 非等温电渗流动数值模拟第63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边界条件和参数设置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上下壁面加载恒定温差的热调控电渗流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上下壁面加载变温差的热调控电渗流第66-7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5章 幂律流体电渗微混合的数值模拟第72-83页
    5.1 微通道混合机理和背景第72-73页
    5.2 非牛顿流体混合第73页
    5.3 非牛顿幂律流体电渗混合数值模拟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物理模型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控制方程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边界条件和参数设置第75-76页
    5.4 结果分析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幂律指数对混合的影响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外加电场调控混合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zeta电势调控混合第81-8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3-86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3-84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84-85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4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的研究
下一篇: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