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社会与环境论文

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2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1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第20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思路第21页
    1.4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创新之处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不足之处第21页
    1.5 相关概念界定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自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物质变换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生态文明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第24-25页
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产生第25-37页
    2.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生态危机的蔓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资本主义控制下无产者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资本主义下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第27页
    2.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对黑格尔自然哲学观的批判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第30-31页
    2.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历史演进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萌芽阶段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形成阶段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发展阶段第34-37页
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主要内容及特征第37-54页
    3.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生态核心要素: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: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生态危机解决的途径: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第48-49页
    3.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特征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批判性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社会性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历史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人本性第52-54页
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第54-63页
    4.1 理论价值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第55-56页
    4.2 实践价值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发展保护环境的生产力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完善健全生态保护制度第61-63页
结论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7-68页
致谢第68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语叠词在西语文学汉译中的运用--以《小银和我》为例
下一篇:《巴黎手稿》中国接受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