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--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

江西省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8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进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碳排放研究进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碳排放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4页
    1.4 研究区域概况第14-17页
2 相关理论方法第17-26页
    2.1 CO_2排放量测算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测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物料平衡算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生命周期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排放因子法第19页
    2.2 CO_2影响因素分解分析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指数分解分析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投入产出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计量分析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2.3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碳排放源分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二氧化碳的排放系数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体估算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第25-26页
3 江西省碳排放核算及分析第26-38页
    3.1 江西省碳排放数据统计及计算结果第26-28页
    3.2 江西省碳排放特征分析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碳排放总量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人均碳排放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碳排放强度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碳排放弹性特征第30-31页
    3.3 江西省碳排放区域差异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3.4 江西省碳排放脱钩现状及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脱钩概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模型构建及数据估算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江西省碳排放脱钩现状分析第37-38页
4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8-47页
    4.1 STIRPAT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4.2 计量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4.3 STIRPAT模型中的数据来源第42页
    4.4 实证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江西省面板模型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江西省区域面板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4.5 结果与分析第45-47页
5 结论与对策第47-53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7-48页
    5.2 政策建议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降低能源强度,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大投入,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开启创新模式,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健全法制,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依靠科技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加强宣传,提高全民节能意识第51页
    5.3 不足之处第51页
    5.4 论文的可持续研究方向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
下一篇: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类型划分方法--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