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焊接、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--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--焊接结构的应力与变形论文

热振时效法消除Al-Zn-Mg合金焊接残余应力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及调控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焊接残余应力的调控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工程中消除残余应力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热振时效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振动时效的机理研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振动时效对材料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热振时效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-21页
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第21-29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及焊接参数第21页
    2.2 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简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超声波法测残余应力第22-24页
    2.3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焊接接头硬度测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焊接接头静拉伸测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焊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焊接接头耐应力腐蚀性能测试第26-27页
    2.4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表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焊接接头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焊接接头透射电镜观察第2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3章 热振时效系统的搭建及振动参数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 3.1 热振时效系统搭建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振动时效系统搭建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加热系统特点及选择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热振时效实验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3.2 振动时效参数的确定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激振力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激振时间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激振频率第33-34页
    3.3 热振时效效果评价第34-3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4章 热振时效理论及温度探究第36-50页
    4.1 热振时效的理论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热振时效方法的提出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热振时效可行性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温度对7N01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4.2 不同温度的热振时效实验探究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温度探究实验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结果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温度的选择及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4.3 大型结构件热振时效实验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热振时效处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残余应力结果对比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结果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5章 热振时效对焊接接头的影响第50-65页
    5.1 热振时效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第50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接头硬度的影响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对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对接头耐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第58-60页
    5.2 热振时效对焊接接头组织影响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金相组织观察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透射电镜观察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热振时效微观机理分析第63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6章 热振时效在高速列车枕梁结构中的应用第65-71页
    6.1 高速列车枕梁结构第65页
    6.2 枕梁结构热振时效实验第65-66页
    6.3 残余应力结果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结论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GH720Li高温合金流动软化行为及开坯过程数值模拟
下一篇:Ti/Al/Nb复合粉末制备及热压烧结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