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作用下输变电塔结构模型振动的自抗扰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 | 第10-14页 |
1.2.1 被动控制 | 第10-11页 |
1.2.2 结构半主动控制 | 第11-12页 |
1.2.3 结构主动控制 | 第12-13页 |
1.2.4 混合控制及智能控制 | 第13-14页 |
1.3 自抗扰控制技术及其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3.1 自抗扰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3.2 自抗扰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9页 |
2 自抗扰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| 第19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自抗扰控制器的组成及其原理 | 第19-30页 |
2.2.1 跟踪微分器(TD) | 第20-22页 |
2.2.2 扩张状态观测器(ESO) | 第22-29页 |
2.2.3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律及扰动补偿 | 第29-30页 |
2.3 结构振动下的自抗扰控制系统的结构 | 第30-31页 |
2.4 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 | 第31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及其优化 | 第37-53页 |
3.1 引言 | 第37页 |
3.2 按照“分离性”原理进行参数整定 | 第37-38页 |
3.3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(AGA)的参数寻优 | 第38-44页 |
3.3.1 基于AGA的ESO参数整定 | 第40-43页 |
3.3.2 基于AGA的NLSEF参数整定 | 第43-44页 |
3.4 单自由度的仿真实例 | 第44-5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4 自抗扰控制器在输变电塔中的应用 | 第53-87页 |
4.1 输变电塔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6页 |
4.1.1 基本假设 | 第54页 |
4.1.2 质量、刚度和阻尼矩阵的确定 | 第54-56页 |
4.2 输变电塔的运动方程的建立 | 第56页 |
4.3 Simulink中自抗扰控制的实现 | 第56-67页 |
4.4 作动器的位置和数量对控制的影响 | 第67-81页 |
4.4.1 作动器的位置对控制的影响 | 第67-74页 |
4.4.2 作动器的数量对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 | 第74-81页 |
4.5 能量反应分析 | 第81-83页 |
4.6 不同地震波峰值下的自抗扰控制 | 第83-84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84-87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5.1 主要工作与结论 | 第87-88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5页 |
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