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4.2 技术路线路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6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1.6.1 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6.2 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2 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问题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9-26页 |
2.1 粮食主产区的界定 | 第19页 |
2.2 基础设施的概述 | 第19-21页 |
2.2.1 基础设施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2.2 基础设施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3 农业基础设施的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3.1 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3.2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特征 | 第22页 |
2.4 农田水利设施的概述 | 第22-23页 |
2.4.1 农田水利设施的概念 | 第22页 |
2.4.2 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效率的涵义 | 第22-23页 |
2.5 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3-26页 |
2.5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5.2 外部性理论 | 第24页 |
2.5.3 多中心治理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5.4 不平衡发展理论 | 第25-26页 |
3 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现状 | 第26-36页 |
3.1 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现状 | 第26-33页 |
3.1.1 水利设施资金投入 | 第26-29页 |
3.1.2 投入资金成果转化 | 第29-33页 |
3.2 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面临的问题 | 第33-36页 |
3.2.1 资金投入不足 | 第33-34页 |
3.2.2 资金投向不合理 | 第34页 |
3.2.3 产权制度不健全 | 第34-35页 |
3.2.4 管理不善、投资效益低 | 第35页 |
3.2.5 投资回收补偿机制缺乏 | 第35-36页 |
4 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投资效率测度 | 第36-50页 |
4.1 修正三阶段DEA模型 | 第36-40页 |
4.1.1 模型的选取依据 | 第36-38页 |
4.1.2 模型的构建 | 第38-40页 |
4.2 Malmquist指数法 | 第40-41页 |
4.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41-43页 |
4.3.1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| 第41-42页 |
4.3.2 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| 第42页 |
4.3.3 样本数据来源 | 第42-43页 |
4.4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4.1 第一阶段:SBM模型的效率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4.2 第二阶段:SFA回归分析结果 | 第44-46页 |
4.4.3 第三阶段:调整投入后的结果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5 规模报酬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6 Malmquist指数分析 | 第48-50页 |
5 提高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效益的对策建议 | 第50-56页 |
5.1 部分粮食主产区提高投资效益的方法简介 | 第50-53页 |
5.1.1 黑龙江省实施方法 | 第50-51页 |
5.1.2 河北省实施方法 | 第51-52页 |
5.1.3 江西省实施方法 | 第52页 |
5.1.4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方法 | 第52-53页 |
5.2 粮食主产区提高投资效益的对策建议 | 第53-56页 |
5.2.1 针对地域特色进行差异化投资 | 第53-54页 |
5.2.2 加大投入力度,优化投资结构 | 第54页 |
5.2.3 明确划分事权、产权关系 | 第54页 |
5.2.4 拓宽投资渠道,创立多元化投资主体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