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.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. 视频加密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 论文的研究目标 | 第16页 |
1.4.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2.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| 第18-32页 |
2.1. H.264标准概述 | 第18页 |
2.2. H.264编码技术 | 第18-30页 |
2.2.1. H.264格式特征 | 第19-21页 |
2.2.1.1. H.264的层次 | 第19-20页 |
2.2.1.2. H.264的颜色空间 | 第20页 |
2.2.1.3. H.264的采样格式 | 第20-21页 |
2.2.2. H.264编解码原理 | 第21-24页 |
2.2.2.1. H.264编码器 | 第22-23页 |
2.2.2.2. H.264解码器 | 第23-24页 |
2.2.3. H.264的关键技术 | 第24-30页 |
2.2.3.1. 帧内编码的空间预测 | 第24-27页 |
2.2.3.2. DCT整数变换与量化 | 第27-29页 |
2.2.3.3. CAVLC熵编码 | 第29-30页 |
2.3. 序列密码与混沌理论 | 第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3. 基于FMO的可变感兴趣区域加解密方案 | 第32-51页 |
3.1. 可变感兴趣区域的构建 | 第32-35页 |
3.1.1. 灵活宏块排序技术 | 第32-35页 |
3.1.2. 基于灵活宏块排序技术的可变感兴趣区域选择方案 | 第35页 |
3.2. 感兴趣区域加密算法分析及选择 | 第35-44页 |
3.2.1. 预测阶段加密 | 第36页 |
3.2.2. 残差变换阶段加密 | 第36-37页 |
3.2.3. 熵编码阶段加密 | 第37-38页 |
3.2.4. 帧间预测阶段加密 | 第38-41页 |
3.2.5. 不同阶段加密性能比较 | 第41-44页 |
3.3. 总体加解密方案 | 第44-46页 |
3.4. 实验仿真和性能分析 | 第46-49页 |
3.4.1. 可变感兴趣区域加密实验 | 第47-48页 |
3.4.2. 可变感兴趣区域解密实验 | 第48-49页 |
3.4.3. 加解密效果分析 | 第49页 |
3.5.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4. 基于人脸检测的感兴趣区域加解密方案 | 第51-61页 |
4.1. 基于YCbCr高斯模型的人脸区域特征提取 | 第51-52页 |
4.2. 基于高斯肤色模型的感兴趣区域加密方案 | 第52-55页 |
4.3. 基于高斯肤色模型的感兴趣区域解密方案 | 第55-56页 |
4.4. 实验仿真 | 第56-59页 |
4.4.1. 人脸感兴趣区域的提取 | 第56-58页 |
4.4.2. 可变感兴趣区域加密实验 | 第58页 |
4.4.3. 可变感兴趣区域解密实验 | 第58-59页 |
4.5.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5. 基于运动检测的感兴趣区域加解密方案 | 第61-69页 |
5.1. 基于背景差分法的运动区域识别 | 第61-62页 |
5.2. 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算法 | 第62-63页 |
5.3. 基于混合高斯建模背景差分的感兴趣区域加密方案 | 第63-65页 |
5.4. 基于混合高斯建模背景差分的感兴趣区域解密方案 | 第65页 |
5.5. 实验仿真 | 第65-68页 |
5.5.1. 基于运动检测的感兴趣区域的提取 | 第65-66页 |
5.5.2. 可变感兴趣区域加密实验 | 第66-67页 |
5.5.3. 可变感兴趣区域解密实验 | 第67-68页 |
5.6.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6. 结束语 | 第69-72页 |
6.1. 全文总结 | 第69-70页 |
6.2. 后续研究工作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76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