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1 心理测验 | 第12页 |
1.3.2 面试 | 第12-13页 |
1.3.3 评价中心 | 第13页 |
1.3.4 传记资料分析 | 第13页 |
1.3.5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甄选方法 | 第13页 |
1.3.6 基于人工智能甄选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7 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甄选方法 | 第14页 |
1.3.8 基于信息论的甄选方法 | 第14页 |
1.3.9 基于数据挖掘的甄选方法 | 第14页 |
1.4 开发目标和主要功能 | 第14-15页 |
1.4.1 开发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4.2 系统主要功能 | 第15页 |
1.5 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原理和技术介绍 | 第16-30页 |
2.1 素质模型 | 第16-21页 |
2.1.1 素质模型的概念与构建 | 第16-18页 |
2.1.2 干部领导素质模型 | 第18页 |
2.1.3 国外政府高级公务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1.4 关于领导干部素质模型结构的理论 | 第19页 |
2.1.5 领导干部素质内容方面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2.1.6 关于公务员的素质模型的理论 | 第21页 |
2.2 层次分析法 | 第21-23页 |
2.2.1 层次分析法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2.2 问题的基本步骤 | 第22页 |
2.2.3 优缺点 | 第22-23页 |
2.3 灰决策 | 第23-25页 |
2.3.1 灰理论及灰决策概述 | 第23页 |
2.3.2 灰决策在企业人才甄选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2.3.3 基于灰决策的人才甄选技术特征 | 第24-25页 |
2.4 人员甄选 | 第25-28页 |
2.4.1 人员甄选的含义 | 第25页 |
2.4.2 人员甄选的评价标准 | 第25页 |
2.4.3 人员甄选的预测因素 | 第25-28页 |
2.4.4 人员甄选的实施过程 | 第28页 |
2.5 SQL SERVER 2005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30-36页 |
3.1 总体目标 | 第30页 |
3.2 需求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2.1 系统模型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2.2 系统用例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设计与实现 | 第36-44页 |
4.1 系统的架构设计 | 第36页 |
4.2 建立综合测评甄选指标体系 | 第36-39页 |
4.3 多层次在系统中的应用 | 第39-41页 |
4.3.1 确定测评甄选指标的权重 | 第39页 |
4.3.2 构造比较矩阵 | 第39-41页 |
4.4 灰决策在系统中的应用 | 第41-43页 |
4.5 基于多层次灰决策的干部测评甄选功能算法设计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结果 | 第44-66页 |
5.1 普通用户端的实现 | 第44-48页 |
5.1.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| 第44页 |
5.1.2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| 第44页 |
5.1.3 测评打分模块的实现 | 第44-47页 |
5.1.4 查询打印模块的实现 | 第47-48页 |
5.2 管理员端的实现 | 第48-63页 |
5.2.1 测评管理模块的实现 | 第48-55页 |
5.2.2 岗位甄选模块的实现 | 第55-61页 |
5.2.3 数据录入模块的实现 | 第61页 |
5.2.4 系统维护模块的实现 | 第61-63页 |
5.3 系统测试 | 第63-66页 |
5.3.1 普通用户部分测试用例 | 第63-64页 |
5.3.2 系统管理员部分测试 | 第64页 |
5.3.3 系统性能测试 | 第64-6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