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探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论文选题的立论依据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、现状及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3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| 第11-13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| 第14-20页 |
2.1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形成时代背景 | 第14-17页 |
2.1.1 私有制使剥削成为可能 | 第14-16页 |
2.1.2 资本主义工业时代阶级剥削的现实状况 | 第16-17页 |
2.2 马克思形成人的尊严思想的理论渊源 | 第17-20页 |
2.2.1 黑格尔思想影响下的人的尊严思想 | 第17-18页 |
2.2.2 费尔巴哈思想影响下人的尊严思想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基本内容 | 第20-33页 |
3.1 人的尊严思想的内涵 | 第20-24页 |
3.1.1 人的尊严的历史内涵 | 第20-22页 |
3.1.2 人的尊严的社会内涵 | 第22-23页 |
3.1.3 人的尊严的个体内涵 | 第23-24页 |
3.2 导致人的尊严丧失的因素 | 第24-29页 |
3.2.1 经济因素 | 第25-26页 |
3.2.2 政治和法律因素 | 第26-28页 |
3.2.3 宗教因素 | 第28-29页 |
3.3 人的尊严的实现之路 | 第29-33页 |
3.3.1 消除私有制是实现人的尊严的根本途径 | 第29-30页 |
3.3.2 国家解放是实现人的尊严的直接手段 | 第30-31页 |
3.3.3 个体觉醒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本要素。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当代启示 | 第33-43页 |
4.1 现阶段我国对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实践推进 | 第33-34页 |
4.2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理论意义 | 第34-38页 |
4.2.1 坚定唯物史观的立场 | 第35-36页 |
4.2.2 加强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 | 第36-37页 |
4.2.3 加强对现实的人的关注 | 第37-38页 |
4.3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 | 第38-43页 |
4.3.1 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| 第38-40页 |
4.3.2 进一步提升个人实现价值意识和能力 | 第40-41页 |
4.3.3 进一步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(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)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