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词中的蝉意象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绪论 | 第10-13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蝉意象概述 | 第13-20页 |
第一节 蝉意象在文学中的表现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宋词中蝉意象类型 | 第15-20页 |
一 寒蝉 | 第16-17页 |
二 残蝉 | 第17页 |
三 乱蝉 | 第17-18页 |
四 新蝉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蝉入宋词的原因 | 第20-31页 |
第一节 蝉与宋词具有相似性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文学传统的继承 | 第22-28页 |
一 蝉文学传统的继承 | 第22-26页 |
二 感物吟志传统的继承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时代环境的孕育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宋词中蝉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类型 | 第31-41页 |
第一节 高洁忠贞之赞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离别相思之苦 | 第32-36页 |
一 离愁别绪 | 第33-34页 |
二 入骨相思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怀旧伤时之叹 | 第36页 |
第四节 家国身世之痛 | 第36-38页 |
第五节 羁旅行役之悲 | 第38-39页 |
第六节 闲适洒脱之品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宋词中蝉意象的艺术功能 | 第41-49页 |
第一节 借古喻今功能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纾解功能 | 第42-44页 |
第三节 造境功能 | 第44-47页 |
第四节 象征功能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宋词蝉意象的地位与影响 | 第49-52页 |
第一节 宋词蝉意象的创新及地位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宋词蝉意象对后世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一 题材内容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二 艺术手法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