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7-14页 |
第一章 知人论世——困境书写的土壤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地域背景:边缘地带的艰难处境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时代因素:文革记忆与社会转型期 | 第17-21页 |
第二章 迷失与寻找——身份困境 | 第21-34页 |
第一节 自我身份认同下的主体认知 | 第21-27页 |
一、“有身体的自我”:维护本体性安全,维持认同连贯感 | 第21-24页 |
二、证件时代的自我丢失:人与证件的博弈 | 第24-27页 |
第二节 社会身份认同下的自我定位 | 第27-34页 |
一、语言的力量:从“我”到“我们” | 第27-30页 |
二、被放逐的边缘人:“我”与“他们”的区别 | 第30-34页 |
第三章 流浪与回归——归属困境 | 第34-46页 |
第一节 爱与痛的边缘:家庭的崩坏 | 第34-40页 |
一、爱情消亡与婚姻破裂:家庭解体的前兆 | 第34-37页 |
二、孤儿的寻父情结:追寻肉体之父与精神之父 | 第37-40页 |
第二节 没有终点的旅程:城乡间的彷徨 | 第40-46页 |
一、乡村家园的衰败:故乡的挽歌 | 第40-42页 |
二、城市幻梦的破灭:第二故乡的虚妄 | 第42-44页 |
三、城乡间的流浪:漂泊的宿命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意义与局限——三剑客的文学长路 | 第46-58页 |
第一节 广西三剑客的当代意义 | 第46-54页 |
一、困境书写的现实意义 | 第46-49页 |
二、文学团体中的广西三剑客 | 第49-54页 |
第二节 创作局限与反思调整 | 第54-58页 |
结语 | 第58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
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