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基因工程(遗传工程)论文

三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基因分别在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中的表达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英文缩略表第12-13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8页
    1.1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抗菌肽的特点及理化性质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抗菌肽的来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抗菌肽的结构与作用机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第18-20页
    1.2 抗菌肽的基因表达系统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抗菌肽的获取途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原核表达系统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酵母表达系统第20-22页
    1.3 三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IsCT及其衍生物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海鞘多肽Clavanin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美洲商陆抗菌肽Pa-AMP05第25-26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6-28页
第二章 三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分别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28-5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设备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菌种和质粒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分子克隆工具酶与试剂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培养基及溶液第30-32页
    2.3 实验流程第32页
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3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菌株的活化与培养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菌种的保存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重组质粒pPICZαA-IsCT的构建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重组质粒pPICZαA-Clavanin的构建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重组质粒pPICZαA-AMP05 的构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重组毕赤酵母的鉴定及诱导发酵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8 抗菌肽活性的鉴定第44-45页
    2.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IsCT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Clavani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Pa-AMP05 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51-55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三章 三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分别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第56-8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设备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菌种和质粒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分子克隆工具酶与试剂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培养基及溶液第57-58页
    3.3 实验流程第58-59页
    3.4 实验方法第59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菌体的培养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菌种的保存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重组质粒pYES2α-IsCT的构建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重组质粒pYES2α-Clavanin的构建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重组质粒pYES2α-AMP05 的构建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重组酿酒酵母的筛选与鉴定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重组酿酒酵母的诱导表达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抗菌肽活性的鉴定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0Tricine-SDS-PAGE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1 酿酒酵母发酵液上清蛋白含量的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2 抗菌肽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第67页
    3.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IsCT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Clavanin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第72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Pa-AMP05 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第77-82页
    3.6 酿酒酵母发酵液上清中蛋白浓度的测定第82-83页
    3.7 表达抗菌肽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第83-84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结论与展望第86-88页
    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本论文创新点第87页
    展望第87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-96页
致谢第96-97页
附件第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株芘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途径研究
下一篇:基于石墨烯的侧边抛磨光纤和微纳光纤光控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