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5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23页 |
| 1.3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1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4页 |
| 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|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| 第25-36页 |
| 2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5-28页 |
| 2.2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| 第28-30页 |
| 2.3 实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
| 2.4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32-36页 |
| 3 滇池沉积物-水界面磷内负荷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| 第36-55页 |
| 3.1 研究方案 | 第36-37页 |
| 3.2 滇池上覆水及沉积物间隙水磷形态分布特征 | 第37-39页 |
| 3.3 滇池沉积物-水界面磷扩散通量及空间分布 | 第39-41页 |
| 3.4 滇池沉积物磷负荷特征 | 第41-49页 |
| 3.5 滇池沉积物-水界面磷内负荷成因 | 第49-51页 |
| 3.6 滇池沉积物-水界面磷内负荷影响因素 | 第51-52页 |
| 3.7 沉积物-水界面磷内负荷对滇池富营养化的贡献 | 第52-53页 |
| 3.8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4 沉积物-水界面薄层覆盖控磷材料制备 | 第55-72页 |
| 4.1 研究方案 | 第55-57页 |
| 4.2 预处理工艺选择 | 第57-68页 |
| 4.3 材料改性配比选择 | 第68-71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5 材料对沉积物-水界面磷负荷控制效果 | 第72-83页 |
| 5.1 研究方案 | 第72-74页 |
| 5.2 不同温度下新型界面控制材料效果 | 第74-76页 |
| 5.3 不同 pH 值条件下新型界面控制材料效果 | 第76-77页 |
| 5.4 复合薄层覆盖材料对沉积物-水界面环境的改善机理 | 第77-81页 |
| 5.5 材料控制滇池沉积物-水界面磷负荷的可行性分析 | 第81-82页 |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| 6.1 主要结论 | 第83页 |
| 6.2 研究展望 | 第83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98页 |
| 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8-99页 |
| 致谢 | 第99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