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12-25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1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2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角度 | 第21-23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(二) 酷儿理论 | 第21-23页 |
四、其他关键术语界定 | 第23-25页 |
(一) 性别操演( Gender Performativity) | 第23页 |
(二) 双性同体(Androgyny) | 第23-24页 |
(三) 南方哥特( Southern Gothic) | 第24-25页 |
第一章 怪诞的南方“性少数者” | 第25-34页 |
第一节 性别界限模糊者:两性气质的融合 | 第25-28页 |
一、“双性同体”的女人:爱密利亚 | 第26页 |
二、“充满母性”的男人:比夫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非异性恋欲望者:无法释放的爱 | 第28-31页 |
一、隐秘的同性之爱:辛格 | 第28-29页 |
二、被压抑的双性恋情愫:潘德腾上尉 | 第29-31页 |
第三节 自我认同的“偏差”:“假小子”的烦恼 | 第31-34页 |
一、封闭在“里屋”的米克 | 第31-32页 |
二、渴望“我的我们”的弗兰琪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哥特式的精神突围 | 第34-44页 |
第一节 怪异的形象特征 | 第34-37页 |
一、身体的畸形残疾 | 第34-36页 |
二、感情的荒诞疯狂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暴力的情节设置 | 第37-40页 |
一、对峙的决斗模式 | 第38页 |
二、枪杀的最终出口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神秘的叙事手法 | 第40-44页 |
一、禁闭的空间叙事 | 第40-41页 |
二、悬疑的神秘叙事 | 第41-44页 |
第三章 “怪诞”不怪:性别霸权下的操演困境 | 第44-55页 |
第一节 生存危机:被边缘化的普通人 | 第44-47页 |
一、渴望认同:性别霸权下的失语 | 第45-46页 |
二、不被认同:善良正直的边缘人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悲剧命运:社会文化下的“牺牲品” | 第47-51页 |
一、道德传统下的“挑战者” | 第48-49页 |
二、宗教文化下的“反叛者” | 第49-51页 |
第三节 普遍意义:现代人的精神荒原 | 第51-55页 |
一、个体的孤独 | 第51-53页 |
二、人与人的隔膜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麦卡勒斯“酷儿”写作的成因 | 第55-63页 |
第一节 麦卡勒斯个人的成长经历 | 第55-57页 |
一、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 | 第55-56页 |
二、身体精神的双重隔离 | 第56-57页 |
第二节 双性恋的个体情感经验 | 第57-60页 |
一、戏剧化的感情关系 | 第58页 |
二、公开的双性恋倾向 | 第58-60页 |
第三节 文学文化传统的渗透 | 第60-63页 |
一、美国南方环境和文学传统的滋养 | 第60-61页 |
二、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国作家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