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问题的缘起 | 第9页 |
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2 实际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3.3 研究述评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“全面二孩”的相关概念及女性领导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3页 |
2.1 “全面二孩”政策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1 “全面二孩”政策的提出背景 | 第19页 |
2.1.2 “全面二孩”政策的主要内容 | 第19页 |
2.1.3 “全面二孩”政策的实施效果 | 第19-20页 |
2.2 职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| 第20-22页 |
2.2.1 职业发展的定义及特点 | 第20页 |
2.2.2 职业发展的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3 女性领导职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| 第22-23页 |
2.3.1 女性领导的概念 | 第22页 |
2.3.2 女性领导职业发展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中西方女性解放运动及职业发展 | 第23-29页 |
3.1 女性解放口号的演变 | 第23-24页 |
3.2 国外政坛女性特征 | 第24-25页 |
3.3 近代我国女性领导职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| 第25-27页 |
3.4 中西方女性职业发展比较 | 第27-29页 |
3.4.1 家庭出身 | 第27页 |
3.4.2 教育背景 | 第27页 |
3.4.3 职务晋升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女性领导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| 第29-40页 |
4.1 国家层面 | 第29-34页 |
4.1.1 职位的性别隔离 | 第29-30页 |
4.1.2 严苛的晋升机制 | 第30-32页 |
4.1.3 缺失的法律政策 | 第32-34页 |
4.2 社会层面 | 第34-36页 |
4.2.1 社会环境的忽视 | 第34-35页 |
4.2.2 生育观念的限制 | 第35页 |
4.2.3 舆论媒介的歧视 | 第35-36页 |
4.3 个人层面 | 第36-40页 |
4.3.1 政治参与认知较低 | 第36-37页 |
4.3.2 自我认知与自身定位 | 第37-38页 |
4.3.3 条件不够放弃晋升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“全面二孩”对女性领导职业发展造成的困境 | 第40-46页 |
5.1 生育过程的困境:“三期”的延长 | 第40页 |
5.2 生育年龄的困境:生育年龄与晋升期的重叠 | 第40-42页 |
5.3 生育意愿的困境:工作——家庭边界的冲突 | 第42页 |
5.4 生育成本的困境:职业资本的中断 | 第42-43页 |
5.5 生育保障的困境:配套政策和福利的缺失 | 第43-44页 |
5.6 生育责任的困境:职业发展性别差距的拉大 | 第44-46页 |
第6章 缓解女性领导职业发展困境的构想 | 第46-52页 |
6.1 国家层面:完善制度,保障女性生育权益与职业发展 | 第46-48页 |
6.1.1 建立健全监管、培训制度 | 第46-47页 |
6.1.2 延长退休年龄时间 | 第47页 |
6.1.3 完善生育配套政策 | 第47-48页 |
6.2 社会层面:优化环境,强化性别平等意识及完善服务体系 | 第48-50页 |
6.2.1 改变原先家庭结构,强化角色分工地位均等 | 第48页 |
6.2.2 引导媒体正确宣传,修正性别角色定型倾向 | 第48-49页 |
6.2.3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发挥社区相关职能作用 | 第49-50页 |
6.3 个人层面:提高实力,减少生育负面影响 | 第50-52页 |
6.3.1 提高政治敏感度和自我赋权意识 | 第50页 |
6.3.2 树立独立自强的思想观念 | 第50-51页 |
6.3.3 提升能力素质及专业技能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