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文·明斯基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研究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创新点与组织结构 | 第13-15页 |
1.3.1 创新点 | 第13页 |
1.3.2 组织结构 | 第13-15页 |
2 明斯基与人工智能 | 第15-25页 |
2.1 明斯基 | 第15-17页 |
2.1.1 明斯基的生平经历 | 第15页 |
2.1.2 明斯基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| 第15-16页 |
2.1.3 明斯基的学术贡献 | 第16-17页 |
2.2 人工智能的发展图景 | 第17-25页 |
2.2.1 人工智能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2.2.2 人工智能的主要派别 | 第18-20页 |
2.2.3 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2.2.4 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 | 第22-23页 |
2.2.5 人工智能的未来 | 第23-25页 |
3 明斯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哲学思考 | 第25-58页 |
3.1 心智的发生过程 | 第25-36页 |
3.1.1 思维的存在 | 第25-26页 |
3.1.2 认识思维 | 第26-34页 |
3.1.3 对思维的审视 | 第34-36页 |
3.2 情感作为思维方式 | 第36-42页 |
3.2.1 思维的运行方式 | 第37-39页 |
3.2.2 自我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0页 |
3.2.3 目标状态的两种可能 | 第40-42页 |
3.3 情感机器实现的六个维度 | 第42-58页 |
3.3.1 思维的意识选择 | 第42-45页 |
3.3.2 基于层级的思维活动 | 第45-47页 |
3.3.3 常识的概念 | 第47-50页 |
3.3.4 思维 | 第50-52页 |
3.3.5 智能的多样性特征 | 第52-55页 |
3.3.6 自我的形成 | 第55-58页 |
4 明斯基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| 第58-63页 |
4.1 明斯基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学术贡献 | 第58-61页 |
4.1.1 对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初步倡导 | 第58页 |
4.1.2 对心智起源的探索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1.3 对情感本质的创新性反思 | 第59页 |
4.1.4 对智能机器实现方式的建构性探讨 | 第59-60页 |
4.1.5 对人工智能的人类意义的充分肯定 | 第60-61页 |
4.2 明斯基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启示 | 第61-63页 |
4.2.1 从人出发理解智能 | 第61页 |
4.2.2 尊重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逻辑 | 第61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