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1.2.1 精密零件装配变形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2.2 螺栓拧紧预紧力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2.3 O形圈密封性能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21-22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基于刚柔分治的阀类产品O形圈密封装配变形分析模型构建 | 第23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3页 |
2.2 基于刚柔分治的阀类产品O形圈密封结构力学分析解耦 | 第23-26页 |
2.3 基于扇区切分与轴对称约束的O形圈密封非线性模型构建 | 第26-35页 |
2.3.1 现有O形圈变形分析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3.2 扇区切分O形圈密封有限元模型构建 | 第28-31页 |
2.3.3 橡胶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31-34页 |
2.3.4 基于面积加权的O形圈-阀片接触压力求解 | 第34-35页 |
2.4 面向最优预紧力分配的阀片-螺栓装配体线性模型构建 | 第35-39页 |
2.4.1 阀片-螺栓装配体模型分析、假设和简化 | 第35-36页 |
2.4.2 阀片-螺栓装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 | 第36-3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基于变形协调的阀类产品螺栓拧紧转角计算技术研究 | 第40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O形圈密封接触压强峰值与变形率的关系拟合 | 第40-41页 |
3.3 螺栓拧紧装配下的阀类密封结构变形协调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4 变形协调修正系数的计算 | 第43-45页 |
3.4.1 密封面内凹变形修正系数α | 第44-45页 |
3.4.2 阀片受压截面积速算系数β | 第45页 |
3.5 基于O形圈接触应力均匀分布的螺栓拧紧转角计算 | 第45-4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片式负载敏感多路阀拧紧装配工艺研究 | 第49-69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O形圈密封最小变形率与夹紧力求解实例 | 第49-51页 |
4.3 多路阀拧紧装配力学分析模型构建实例 | 第51-64页 |
4.3.1 基于扇区切分的O形圈三维密封模型构建实例 | 第51-55页 |
4.3.2 阀片-螺栓装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实例 | 第55-60页 |
4.3.3 变形协调修正系数的计算实例 | 第60-64页 |
4.4 螺栓拧紧工艺规划实例 | 第64-6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69-70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