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翠华山与秦岭野生动物园旅游活动的日历效应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目标 | 第14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 样地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15-17页 |
1.3.1 样地选取 | 第15-16页 |
1.3.2 数据来源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1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21-35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1-25页 |
2.1.1 环城游憩带与都市旅游圈 | 第21-22页 |
2.1.2 景区旅游 | 第22页 |
2.1.3 日历效应 | 第22-25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5-29页 |
2.2.1 休闲理论与休闲旅游 | 第25-26页 |
2.2.2 峰林结构及影响机制 | 第26-28页 |
2.2.3 本地市场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3 文献综述 | 第29-35页 |
2.3.1 城市周边旅游研究 | 第29-30页 |
2.3.2 旅游流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| 第30-31页 |
2.3.3 作息休假制度与旅游的关系研究 | 第31-33页 |
2.3.4 周末效应研究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景区旅游的周末效应 | 第35-53页 |
3.1 景区概况 | 第35-39页 |
3.1.1 翠华山景区 | 第36-37页 |
3.1.2 秦岭野生动物园 | 第37-39页 |
3.2 翠华山景区周末效应 | 第39-45页 |
3.2.1 峰林结构与日历效应 | 第39-42页 |
3.2.2 周末效应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2.3 周末效应统计与检验 | 第43-45页 |
3.3 秦岭野生动物园周末效应 | 第45-51页 |
3.3.1 峰林结构与日历效应 | 第45-48页 |
3.3.2 周末效应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3.3 周末效应统计与检验 | 第49-51页 |
3.4 两景区周末效应对比分析 | 第51-53页 |
第4章 景区旅游的节日效应与季节效应 | 第53-73页 |
4.1 翠华山景区节日效应 | 第53-59页 |
4.1.1 节日客流量统计 | 第53-55页 |
4.1.2 节日效应观察 | 第55-57页 |
4.1.3 节日效应测定 | 第57-59页 |
4.2 秦岭野生动物园节日效应 | 第59-64页 |
4.2.1 节日客流量统计 | 第59-61页 |
4.2.2 节日效应观察 | 第61-62页 |
4.2.3 节日效应测定 | 第62-64页 |
4.3 翠华山景区季节效应 | 第64-67页 |
4.3.1 季节性特征 | 第64-65页 |
4.3.2 季节变率测定 | 第65-66页 |
4.3.3 季节性成因分析 | 第66-67页 |
4.4 秦岭野生动物园季节效应 | 第67-70页 |
4.4.1 季节性特征 | 第67-69页 |
4.4.2 季节变率测定 | 第69页 |
4.4.3 季节性成因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5 两景区节日/季节效应对比分析 | 第70-73页 |
4.5.1 节日效应对比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5.2 季节效应对比分析 | 第72-73页 |
第5章 日历效应成因及相关问题探讨 | 第73-87页 |
5.1 出游时间选择及周末旅游行为问卷调查 | 第73-79页 |
5.1.1 样本构成分析 | 第73-75页 |
5.1.2 客源结构分析 | 第75页 |
5.1.3 出游时间选择分析 | 第75-77页 |
5.1.4 周末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| 第77-79页 |
5.2 日历效应的规律性探讨 | 第79-84页 |
5.2.1 景区类型与周末效应的关系 | 第79-80页 |
5.2.2 景区级别与周末效应的关系 | 第80-81页 |
5.2.3 客源结构与周末效应的关系 | 第81-82页 |
5.2.4 纬度位置与季节效应的关系 | 第82-84页 |
5.3 基于日历效应的景区管理建议 | 第84-87页 |
5.3.1 针对周末效应的景区管理建议 | 第84-85页 |
5.3.2 针对节日效应的景区管理建议 | 第85页 |
5.3.3 针对季节效应的景区管理建议 | 第85-87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7-91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7-88页 |
6.2 创新之处 | 第88-89页 |
6.3 不足与展望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9页 |
附录 | 第99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03页 |